研究课题工作措施5篇研究课题工作措施 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及措施 一、教研工作的内容: 本学期根据学区、学校教研工作安排特制定以下内容: 学习新教学常规和业务,将优质的远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课题工作措施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研究课题工作措施
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及措施一、 教研工作的内容:
本学期根据学区、 学校教研工作安排特制定以下内容:
学习新教学常规和业务, 将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有效的运用到各常识类学科中, 扎扎实实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 在学校制定的科学有效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课题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子课题, 落实好每位常识类学科教师制定的校级小课题研究:
。将课题研究内容融入课堂、 生活实际中, 有效地通过各种整合运用远教资源的方法,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 做好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小结、 撰写案例反思, 收集关于课题的文本、 音像、 图片资料,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 培养出“合格 特长”的学生, 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做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示范课竞赛的评选活动, 为学区、 利通区的优质课竞赛选拔教师。
完成好骨干教师送教交流活动, 在学区、 学校的统一安排下, 切实提高教师的网络教研水平, 制作、 完善个人博客, 通过这个平台让教师得到进一步专业水平的提升。
通过一系列的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研质量, 确保“健康与创新”的教育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 教研工作重点:
1、 学习中心学校、 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 认真领会精神, 学习课标、
各常识学科的继续教育书籍、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明确专业发展各等级的要求和常识类各学科教学要求。
2、 在学校制定的科学有效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总课题的基础上, 制定自己的子课题, 落实好每位常识类学科教师制定的校级小课题研究。
将课题研究内容融入课堂、 生活实际中, 有效地通过 各种整合运用远教资源的方法,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多种能力 的形成, 做好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小结、 撰写案例反思, 收集关于课题的文 本、 音像、 图片资料, 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
将远程教育资源、 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起来, 上好研究、 展示课, 并及时进行研讨。
3、 做好网络教研工作, 帮助组内教师建立、 完善自己的博客。
4、 做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骨干教师送教交流活动、 远程 教育资源运用示范课竞赛的评选活动, 为学区、 利通区的优质课竞赛选拔教师。
5、 认真落实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 使每为教师能通过活动得到专业发展上的提升。
三、 教研措施:
1、 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优秀教案的编写制度, 反思的重要性), 每人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法, 将学科综合,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 切实转变观念, 使教研活动不流于形式, 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 提倡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搞实搞活教研活动。
3、 同学科的教师课前课后多交流、 多沟通, 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注意积累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高质量的完成“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骨干教师送教交流活 动、 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示范课竞赛的评选活动, 落实课题研究汇报课及各种观摩活动, 通过人人讲课互帮互学, 使教师在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基本功等方面有所提升,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教学活动, 可以看到教师是否以审美为核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否师生互动,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是否通过表演、 讨论, 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是否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 体验、 创造、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帮助各位教师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建立、 完善自己的博客, 为落实好网络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6、 教研工作不能就事论事, 要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以具体的课例,从中发现问题, 研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让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进行教学反思。
总之, 本学期我们要充分发挥常识组的优势, 增强组内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浓厚教研氛围、 落实课题研究,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上好优质课, 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 使教学研究、 研讨工作成为常识课教师长抓不懈的工作, 在互帮互助、 争相研究、 讨论的氛围中, 上好每节课,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使学生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争当优秀教研组。
金星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常 识
组 校 本 教 研 计 划 周 次 内
容 目的要求 专
题 备注 第 2 周 1、 学习《中心学校教研计划》、《学校教研计划》 2、 制定教研组计划
使教师明 确 中 心学校及学校的工作意图,制 定 好 教研 组活 动 计划, 以便在教学中落实;
1、 使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等级, 并得到进一步提升。
2、 使教师通过校级课题研究, 提高运用、 整合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学生的能力。
学习计划
第 3 周
1、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并填写专业发展水平评价认定表。
制定08年教师专业发展申报表。
2、 制定校级课题研究计划, 确立自己的子课题。
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
第 4 周
1、 学习有关子课题研究的文章。
2、 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探讨 3、 网络教研培训 1、 学习并做摘抄
2、 有机地运用教育资源
3、 通过网络教研培训使各位年轻教师都能明确网络教研的目 的及本学期各项具体要求, 并学会申请、 完善博客, 回复、 添加日志。
学习运用 网络教研
第 6 周 1、 参加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
2、 继续落实课题研究专题
1、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
2、 落实子课题研究
学习运用
第 8 周 1、 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2、 远程教育优质竞赛课活动 3、 课题研究汇报课 认 真 落 实 课 题 研究,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每人开展一节观摩课,为学区、 利通区的优质课竞赛选拔教师。
课题研究 远程教育
金星小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常 识
组 校 本 教 研 计 划 周 次 第 9 周 内
容 目的要求 专
题 备注 同上 同上 同上
第 10 周
1、 骨干教师送教交流活动。
2、 检查、 交流学习各位教师的博客, 学习经验。
3、 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展示;
完成好骨干教师送教交流活动, 使骨干教师起到带头促进作用。人 人利 用 网 络 教 研 平台,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
网络教研远程教育资源运用
第 11周
1、 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反思研讨交流。
2、 网络教研交流活动,参加骨干教师在网上开展 “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良策” 评比活动。
2、 学习教学理论文章
通过交流, 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能力。
交流学习
第 12 周
1、
课题研究资料收集 2、 完成教师“六个一”
继续落实课题研究专题。
学习运用
第 13 周
1、
教研组总结 2、
网络教研工作总结
总结一学期教研组工作, 并传看学习笔记 学习总结
组校本教研记录 时 间
学 科
地 点
内 容
主讲人
专 题
主持人
校 本 教 研
( 常识 组)
金
星
小
学
2008年3月
篇二:研究课题工作措施
dquo;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 习惯的研究”措施 在我的课堂里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要逐字逐句,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写上拼音注解。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读边思考。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发现阅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小学生阅读是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等发展到句、段、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和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做以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
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1、在班级里我们定期适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 “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我阅读我创作”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享阅读的乐趣,共品书籍的幽香,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2、创建阅读成长记录袋,这是新课程改革后推出的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每阅读完一份读物(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本书),就填写一张记录卡,既记录基本信息(文章名称、阅读日期等),还要把自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和感受以及通过阅读掌握的词语和优美句段写下来,收进阅读成长记录袋,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看谁收集的记录卡多。
3、在亲子共读中积极创建书香家庭。父母亲跟孩子共同选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对孩子的阅读不失为一种促进作用。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向家长传授和探讨家教读书经,让家庭生活
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廖如
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阅读效
果。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课内外阅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每天上阅读课抽出 10 分钟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吸吮精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要有充足时间来保障,要求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时间做保障。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书海之中自由泛舟。
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 20 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觉得优美的词、句、段、篇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
3、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与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与段落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释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篇三:研究课题工作措施
题 实 施 方 案(注:
立项课题的编号、 名称)
xxx 课题研究小组
xxx 一、 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取向 (一)
课题提出 1、 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作为一个 21 世纪的现代初中生应具备的责任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如:对自己的道德品质、 做人的基本准则、 该履行或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接受或信任他人, 遵守法律、 法规以及履行公民职责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 初级中学生的责任意识都是普遍偏低。
要么做事不认真, 要么学习马虎; 甚至生活草率, 目中无人。
在当前, 就拿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来说, 现在的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很差,一般都没有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责任; 他们只有模糊地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 生活上的琐事都有自己的父母关心, 所以自己却认为没有必要、 也不会主动去关心。
我们的中小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长的关爱和呵护中, 沫浴在家长为他们创设舒适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却很少有学生理解这种爱, 极少产生强烈的回报家人, 回报父母的情怀, 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这就是家庭的责任感…… 然而, 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来自于家长的过分呵护。
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多了 , 父母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的投资, 从而对自己孩子过于放任溺爱, 甚至百依百顺, 一切由父母包揽。
有些孩子的父母觉得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够好时, 在同事间很丢面子。因此, 只要孩子考了个好成绩就拿钱当奖励。
久而久之, 给孩子培养出的观念对自己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而学, 全然没有体验到这些都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2)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尽管目前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 由于学校和家长观念的问题, 总是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因此, 造成学生每天都在不断地在学习和练习中渡过, 这种狭隘的封闭性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学生无法抽出时间去了解和关心外面的世界, 更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
这样, 他们也就看不到自己在社会、 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就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应承担
的各种角色的责任了。
(3) 学生时常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风气就是人们所生活的精神环境, 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熏陶作用, 尤其是社会的一些道德规范、 是非不分、 善恶不明以及美丑界限的混淆, 特别是那些见利忘义, 损公肥已或以权谋私、 腐化堕落现象还相当严重, 这种环境必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正长身体、 长知识的中小学生。
加上有些父母自身的素质过低(如:
时常在村上的小买部参加赌博或买六合彩等), 自然导致自己的孩子就胸无大志, 光想索取, 不想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平庸之念了。
2、 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教育” 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 其中的“责任感” ,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 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社会的规范, 具备有高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我校是一所乡 镇的初级中学, 地处农村。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
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其自主意识、 责任意识密切相关。
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 因受家庭的影响, 所以, 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都进到了初级中学的学生了, 还时刻存在着学习马虎、 做事不认真、 生活草率、 过分关注自我、 心中无他人、 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的不良现象, 同时学生的那种“唯我” 中心或过分的依赖, 也防碍了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希望通过责任感的培养, 从理论的高度与深度更清楚地认识“责任感教育” 和实践责任感教育来规范地研究, 不断地赋予“责任感教育” 以新的内涵, 更好地培养师生的责任感。
同时也为其他学校实施责任感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借鉴与交流。
所以, 我们觉得在农村初级中学中应该通过实施“责任感” 的教育这一举措来转变这种不良的现状。
我们认为, “责任教育” 的思想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要实施“责任感教育” 就应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自主实践的基础上, 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 更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 由于通过
实施“责任感教育” 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所以实施“责任教育”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 选题的意义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的落实, 早在 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就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4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2) 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帮助农村广大初级中学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基于以上社会现状, 我们提出了《21 纪农村初级中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
(二)
实施意义 1、 通过研究, 培养负责任的学生 进一步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 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自己的学习、 对自己的事情、 对自己的家庭、 对自己的集体、 对自己的品德等多方面的负责。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 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意志、 品格和开朗活泼的性格; 实现自己管理自己, 养成帮助别人、 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和辨别是非能力, 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2、 通过研究, 能不断地提高教师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感教育的水平。
3、 通过研究, 能不断地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 探索出可实践性地操作自我、他人、 集体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不断提炼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为本校开展责任感培养教育提供实践性的借鉴和参考。
4、 能为学校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人为本” 的学校管理理念。
通过实施“责
任感教育”, 使学校常规管理能真正内化为师生的自我要求, 内化为教师自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自觉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引导师生学会负责、 学会判断、 学会选择, 从而形成本校的教育教学特色, 实现“让每一位师生能做真善美的人,让校园成为真善美的家园” 的一个办学目标。
(三)
研究价值 1、 理论价值。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有着自身的本质规律。
在目前教育理论界对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的状况下, 我们开展这项研究, 有利于发展和丰富责任感教育的理论, 同时为探索责任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
2、 实践价值。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终身学习, 学习社会的潮流扑面而来。
而学校教育在直接触及到人类基础品德的最本质的东西——责任感教育上在不断的缺失, 一方面直接表现为对学生关心他人, 关心社会及各个方面的成长要求和中学生普遍责任缺失、 意识淡薄的巨大反差; 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泛分数评价、 功利化及浮躁短视化导致的教师责任感的淡化和偏差, 教学行为的责任不分和无奈怂恿和加剧了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弱化; 再一方面表现在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不当诱导、 甚至失误使现代学生失去了责任感强化的土壤和环境。
而促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捷径则是经常对学生有目的地“呼唤责任感”, 学校和课堂教育责无旁贷又任重而道远。
二、 课题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一)
概念界定 “责任”:
应该做好分内的事和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出现的事故, 应该承担的过失、 处罚。
所谓“责任感” 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 对家庭和集体, 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认识、 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规范, 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它包括对自我的负责, 对家庭的负责, 对集体的负责, 对社会的负责和对自然的负责, 其核心问题是对自我的负责。
通俗地说:
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 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对自己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 认真负责完成, 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 不推委。
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 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 就是指初中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 在家庭、 社会的积极配合下, 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让学生形成对个人、 他人、 集体以及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 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
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对他充当的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 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从而形成坚定的信念, 表现为有强烈的责任感。
对农村初级中学生而言,我们侧重于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对自己负责、 对做事负责、 对集体负责、 对家庭负责、 对社会负责等五个方面责任感的培养。
(二)
研究内容 本课题属于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
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是沿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的逻辑过程进行的。
当然, 责任认知、 责任情感、 责任意志、 责任行为作为责任心理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 这些心理成分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相互渗透、 相互交织的。
如何让学生将责任意识与思维达成共识, 引导其成为一个有责任心、 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必须构建学生责任意识的目标体系。
本小组将注重结合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对自己的集体负责、 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对社会负责等五大方面来展开实施。
具体实施内容:
1、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学习,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基本点, 学会学习;
2、 培养学生对做事要认真负责, 多实践、 多锻炼, 不断掌握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对集体负责, 不断学会关心集体;
4、 培养学生尽心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父母、 长辈;
5、 培养学生有乐意对社会负责的心态, 不断学会报答。
三、 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不断地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本次的课题研究, 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初级中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及培养途径和方法。
如:
文献调查法、 教学研究法等等。
课题的重点是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方法及其实效; 难点是学生责任感的梳理。本小组想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逐步树立他们的责
任感; 以贴近学生的事例作为教材,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1、 从学习方面, 不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
在当今知识的年代, 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 自主的去学习, 多角度发展自己, 并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 才能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新世纪的人才。
(1) 为学生提供自主努力学习的目标, 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形成自主参与的学习心向。
(3) 着重做到“先放后扶” , 不断激活学生的参与。
(4) 面对学生学习要着力为他们提供学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能力。
2、 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不断教会学生掌握生活的技能、养成自理的习惯。
21 世纪是一个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也是一个人类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
是否具备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后立足于社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
(1)
要加强宣传教育, 不断创设环境为学生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
(2)
不断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要求家长转变家教观念, 放弃娇惯溺爱的情怀。
(3)
培养学生要增强自信心理, 勇于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
3、 从班级管理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学会关心, 不断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
(1)
引导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
积极组织学生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断培养自身的集体协作精神。
(3)
为班级灵活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不断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
4、 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逐步学会孝敬。
古人云, “百善, 孝为先。
” 因此:
(1)
创设情境, 不断教育学生要谨身节用, 懂得关心、 体贴父母。
(2)
多寻找有关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 不断引导学生要仿效榜样, 时刻学会孝敬父母。
(3)
不断激励学生要多做家务, 要学会关心父母。
5、 从现实的社会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逐渐学会报答。
就当代的社会而言, 个体品德的形成是由社会生活提供的外在因素与主体需要的相互作用而会合逐步实现的, 因此, 当代中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与社会环境的优化是息息相关的。
三、 课题实施的策略步骤 (一)初步实施策略:
1、 抓好起点——从领导和教...
篇四:研究课题工作措施
课题研究工作 的建议1.申请课题; 2.把握研究方向; 3.思考研究策略; 4.选择主研及参研人员; 5.布置可操作任务; 6.完成、完善相关的前期《报告》; 7.按时开题、布置工作任务、加强过程督查; 8.搜集整理资料; 9.撰写结题报告; 10.申请并答辩验收。
篇五:研究课题工作措施
研究学期计划书, 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主要措施(一):课题研究个人学期计划书课题研究个人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主要措施(二):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
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
课题主持人:曹银平
本学期研究时间(2015 年 3 月-2015 年 7 月)
注:每学期填写一次
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主要措施(三):2016 学年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
文秘
2016 学年下学期小学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科研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积极走“以研促教”的道路,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一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踏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规范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发展。
三、具体目标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搞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3、有效进行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管理。
4、以课题的研究带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5、力求有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能代表我校教育科研水平的研究成果。
四、主要工作
(一)重抓课题研究,强化过程管理
本学期坚持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把教科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狠抓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重视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过程管理,力求做到科科实施课题研究,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目前,我校有 2 个市级在研课题,分别是潘国洪校长承担的广州市第 15 届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及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面上课题“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研究”。以及苏映铮老师承担的思品市级子课题,还有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综合实践 5 个在研区级小课题。
(二)继续抓好教学实验研究
本学期将进一步抓好教学实验研究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研究,加强资料积累,为区级小课题的结题以及综合实践省课题申报做好充分的准备。强化教科研的群体合作,着力进行个案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本学期将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沙龙活动,认真学好相关理论,结合各级各类实践课,凸现课题研究内容,探讨研究方法,交流研究心得,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并及时评价、总结、反思,建好研究档案,丰富形成性资料。
(三)推广科研成果,强化反思行为
1、强化反思行为。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课后反思,要求教师及时撰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忌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使教师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2、推广科研成果。鼓励发动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并将及时进行评比、交流,认真帮助及热情鼓励教师向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投稿,加大学校工作的宣传力度。整理汇编教师的各类获奖论文、案例,结合市级以上各类评奖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校级预选赛,把好质量关,推荐至市级以上评比,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整理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与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联合编辑出版课题成果“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书。
(四)奖励鼓动,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活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品位和层次,本学期我校继续施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课题研究的教师撰写的课研研究方案或实施计划、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课题研究成果资料等都可以申报获奖,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继续实行“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活动”,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五、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邀请专家指导,进行说课培训讲座
3.组织参加广州市第四届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促进奖、论文、案例、学生成果评比活动
4.做好上学期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统计工作
三月份:
1、与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联合编辑出版课题成果“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书。
四月份:
1、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如何申报课题”方面都讲座。2、汇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研究成果集”,参与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课题研究成果都评比活动。【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主要措施】
3、组织各学科参加各类论文、多媒体课件的作品征集和评比工作。
4、做好家长开放日课题成果都展示工作。
五月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组正常开展实验研究。
3.实验课研讨活动。
4、组织有条件的教师进行市、区课题的申报。
六月份:
1、检查和落实各在研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情况。
2、通过六月份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培训的活动,以课例为载体,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两个市级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
七月份:
1、组织各小课题做好结题的工作
2.各课题组总结、交流、收集、整理材料。
3.总结与反思一学期的教科研情况。文秘
课题研究学期计划书,主要措施(四):2016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改革我校英语教学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教科室统一规划,落实《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规划纲要》,参照枝江三中“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这突出表现在: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
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舒张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用参加课改的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有什么样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因为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了实处。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科学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
(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优化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且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这四个理论的支撑下,我们把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界定为立足于农村高中学科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高中学校的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
第一,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和学习上的帮助。教育界著名的“期望效应”实验,证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将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英语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这是促使这部分学生逐步产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的前提。还要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懂得,虽然成功是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但也并非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外,还必须打下坚实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授业”和“传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情。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任何人在开
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学习能力不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会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自卑,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起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智力是什么?我国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能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组成,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智力的实质反映出个体准确地、有效地加工情绪与情感信息的水平,是情感与理智(包括认知)协调的结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gardner 则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学校里根本没有所谓“差生”存在。美国人类行为学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认为情感智力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四是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说,情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和工作的内驱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知、热情相随相生、与需要、动机、信心和兴趣等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并非母语的英语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注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培养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带动学习,以促进其多维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赞扬为主”和“以批评为辅”的办法。“以赞扬为主”指的是受到老师的经常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一次提高和完善个人的多维智力及综合能力。
第三,如何使传授语言知识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于英语是高中学生的一门核心学科课程,所以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以“教”为出发点,过多地注重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过多地强调了学生对词汇的背诵记忆和对语法规则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忽略了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样一来,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很难体现出学生的“学”。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教学方法只有“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从学...
推荐访问: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