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的意义6篇-威尼斯人网址

时间:2022-10-06 18: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政务公开的意义6篇政务公开的意义 1 山东省地方标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来源于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的《20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务公开的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政务公开的意义6篇

篇一:政务公开的意义

/p>

 山东省地方标准 《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来源于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的《2020 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鲁市监标函〔2020〕329号),标准名称为《政务公开工作规范》系列标准,计划编号为2020 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22,提出部门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

 (二)

 起草 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参编单位包括: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山东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晓鸥、李敏、郑晓方、周鸣乐、庄同君、李刚、张志收、戚元华、吕原野、李旺、朱飞、韩德隆、王林泉、芦先友、潘玉峰、王小斐、张松林、葛宝财、车金星、张传超、孙授宾、韩刚、张发堂、朱梦飞、方第政、李成学、刘丽琴、王英波、杨同伟。

 2

 (三)

 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任务分工

 起草单位任务分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标准相关技术调研、标准编制的指导、协调工作,协调标准编制组人员、组织研讨会;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负责具体起草相关标准草案内容、标准意见征求并负责支撑数据提供和最终标准的验证工作;山东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搜集整理相关的标准及征求意见反馈、参与标准的编写和讨论。

 主要起草人任务分工:马晓鸥、李敏、郑晓方、周鸣乐、庄同君、李刚、张志收、戚元华负责标准总体设计、调研、文本起草、技术把关工作,吕原野、李旺、朱飞、韩德隆、王林泉、芦先友、潘玉峰、王小斐负责技术资料收集分析、征求意见工作,张松林、葛宝财、车金星、张传超、孙授宾、韩刚负责征求意见及修改、研讨会后修改工作,张发堂、朱梦飞、方第政、李成学、刘丽琴、王英波、杨同伟参与标准起草的讨论、征求意见及标准试验论证工作。

 (四)

 起草 过程

 2020 年 12 月 21 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2020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鲁市监标函〔2020〕329 号)。

 3

 2021 年 1 月,成立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标准工作组,负责整体推进标准的调研、起草等工作。

 2021 年 1 月至 4 月,标准工作组对政务公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进行梳理,充分借鉴吸收外省政务公开有关地方标准经验,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正式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

 2021 年 5 月,标准工作组形成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的工作组讨论稿。

 2021 年 5 月 10-24 日,标准工作组就《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工作组讨论稿实地听取了济南、青岛、潍坊、济宁、滨州、聊城等市政府办公厅(室)政务公开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

 2021 年 7 月 9 日-8 月 10 日,在山东省计算中心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反馈 4 条,经认真研究后采纳 3 条,未采纳的原因也及时进行了反馈。

 2021 年 9 月 16 日,在济南市召开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的专家技术审查会。

 2021 年 10 月 14 日,根据专家技术审查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报批稿)》。

 二、制定目的和意义 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平台建设、数据开放,

 4

 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依法治省重要举措,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我省政务公开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并连续获得政务公开金秤砣奖。

 2017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42 号),选取北京、江苏、安徽等 15 个省份的 100 个县(市、区)作为“试验田”,围绕城乡规划、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等 25 个关切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同年 10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7〕74 号),选取了省内 30 个试点县,在全国率先自主开展了 25 个领域的试点工作,通过抓好目录制定、流程优化、标准编制三个环节,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考核、可推广的基层政务公开的“山东标准”,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作出部署。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截至 2020 年底,全省 136 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编制、发布和政务公开

 5

 专区设置工作。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发现某些地方、领域的政务公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主动公开随意性大、公开内容质量不高、公开标准不统一、公开平台不规范、解读回应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建立政务公开标准是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国范围内,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陕西省、上海市等相继发布了政务公开系列标准,给当地各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本标准规定了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的范围、形式、公众意见处置、持续改进的要求。适用于公开主体开展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活动。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领域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可参照执行。

 三、编制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和确定依据 (一)

 编制原则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二)

 主要 技术 内容 和确定依据

 本标准在全面调研了山东省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公众参

 6

 与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了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陕西省、上海市等地方标准经验,从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的范围、形式、公众意见处置、持续改进等方面,对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通过明确事项范围、细化程序标准等具体规范,推进公众参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能避免政府部门开展公众参与工作的主观性随机性,形成扩大公众参与的整体氛围和长效机制,更加广泛地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有序引导公众参与政府治理,帮助查找问题不足,优化公共管理服务措施,推动形成“社会点菜、政府端菜”互动协同良好格局。

 本标准规定了开展公众参与活动的事项范围,包括制定有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 制定有关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要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开发利用或者保护水、土地、能源、矿产、生物等重要自然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制定开发利用或者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对决策征求意见、政府会议开放、 政府开放日、政府网站互

 7

 动交流、网络问政和广播问政等公众参与形式进行了详细规定。

 公众意见处置方面,公开主体应定期整理公众参与活动中收集的公众意见。具体包括对涉及重大、复杂问题的公众意见,应经集体讨论会商,提出答复意见;涉及跨公开主体的公众意见,应召集相关公开主体负责人进行会商会办,共同研究处理措施和答复意见。公开主体应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在作出公开决策时予以考虑,将吸收采纳情况向社会公开。

 另外,还要求各级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各公开主体的公众参与活动,并将公众参与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政务公开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持续改进公众参与活动。

 四、与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结合我省政务公开工作实际,规定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规范。主要参考的政策、法规、标准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 年 4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92 号公布 2019 年 4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11 号修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80 号)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 号)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6〕43 号)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13 号)

 《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6 号)等 本标准遵循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与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无冲突。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处理意见及其依据 无。

 六、对地方标准自发布日期至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期的建议 本标准拟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主要目的是促进我省政务公开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议过渡期为一个月。建议过渡期间进行本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根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在正式实施前至开始实施后不久的时间段内,建议省内各级政务公开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标准化技术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运用培训班、宣贯会、讲座、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贯彻和实施,积极推进标准的实施应用。

篇二:政务公开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 8 月 2 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现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 1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性。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政务公开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方位推进政务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发展迅速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完善。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政务公开方面有的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有的公开内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有的不能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政府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政务服务方面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服务中心运行缺乏明确规范公开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以公开促进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2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总体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3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拓宽工作领域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创新载体、完善制度实现政务公开的规范化、标准

 2 化。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靠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畅通政府和群众互动渠道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

 4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逐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情况。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5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坚持依法行使权力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确保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职尽责。按照职权法定、程序合法的要求依法梳理审核行政职权编制行政职权目录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等并向社会公布。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细化、量化裁量基准公开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重点公开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征收等执法活动中履行职责情况积极探索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

 6加大行政审批公开力度。公布本地区本部门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 优化工作流程公开办理程序强化过程监控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逐步依法将审批职能和审批事项集中到服务中心公开办理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7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经费支出。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认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8着力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总结推广基层政务公开的成熟做法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政务公开及时公开城乡社区居民关心的事项。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为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打好基础。

 健全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所有面向基层服务的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编制办

 3 事公开目录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责。

 9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加大干部工作、机关财务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加强权力运行监控。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梳理行政机关内部职权依据和运行流程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并及时在内部公开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三、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10逐步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将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 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 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健全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政务服务的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提供让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政务服务。

 11充分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各地要因地制宜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服务中心。凡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服务中心办理。因涉密、场地限制等特殊情况不进入服务中心办理的 由本级政府决定。

 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便于工作、加强服务的原则适合依托服务中心的可纳入当地服务中心办理。

 12明确服务中心职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规范省、市、县三级服务中心的名称、 场所标识、 进驻部门、 办理事项和运行模式 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负责对政府各部门进驻、 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 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 承担本级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作为行政机构应使用行政编制配备少而精的工作人员已使用事业编制的应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出一部分进行替换。在调整、配备服务中心编制中要结合当地政府机构改革注重优化整体编制结构坚持增减平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规格由本级政府决定其运行经费和人员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经本级政府同意确需由部门单独设立的办事大厅应当接受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监督。

 13规范服务中心运行。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规范服务中心运行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进驻服务中心的政府部门要对其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 使不需要现场勘察、 集体讨论、 专家论证、 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

 逐步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 逐步实行联合办理或并联审批。

 凡进驻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都要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4 和监督渠道。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效能评估等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服务中心应设置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14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坚持把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在乡镇街道开展便民服务的有效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农用地审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涉农补贴等纳入其中公开规范办理 在城乡社区 村 设立便民代办点将便民服务向城乡社区村延伸。推行便民服务免费代办制度。

 15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市场运行机制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 逐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范围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为公共资源交易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逐步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服务中心合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16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将服务中心信息化纳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规范技术标准推动不同层级服务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门户网站功能扩大网上办事范围及时充实和更新信息发布内容凡是不涉密的文件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

 17整合政务服务资源。进一步加强各项载体建设发挥好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等在政务服务中的作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畅通政务服务渠道。进一步加强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现有场所和信息化资源功能切实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要以服务中心为主体 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四、强化监督保障措施 1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 循序渐进 务求实效。

 行政首长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督促、抓协调、抓落实。落实政府部门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财政、编制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强服务中心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要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统筹安排指导、协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各项工作。各级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

 5 19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裁量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完善政务公开程序、规范服务中心运行、评议政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度为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配套制度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逐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研究建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 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有机结合的制度规范 使之相互促进、 协调运转。

 20 加强监督考核。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范围细化考核评估标准。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过程监察。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代会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认真解决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研究改进和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对工作落实到位、社会满意度高的地区和部门要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三:政务公开的意义

/p>

 山东省地方标准 《政务公开基本要求》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来源于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的《2020 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鲁市监标函〔2020〕329号),标准名称为《政务公开工作规范》系列标准,计划编号为 2020 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22,提出部门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

 (二)

 起草 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参编单位包括: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山东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晓方、周鸣乐、庄同君、李刚、张志收、戚元华、吕原野、李敏、朱飞、李旺、王林泉、韩德隆、车金星、芦先友、孙授宾、王小斐、韩刚、葛宝财、张发堂、张传超、相吉利、潘玉峰、张松林、李成学、王亚楠、刘丽琴、王英波、杨同伟、朱梦飞、方第政。

 2

 (三)

 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任务分工

 起草单位任务分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标准相关技术调研、标准编制的指导、协调工作,协调标准编制组人员、组织研讨会;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负责具体起草相关标准草案内容、标准意见征求并负责支撑数据提供和最终标准的验证工作;山东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搜集整理相关的标准及征求意见反馈、参与标准的编写和讨论。

 主要起草人任务分工:郑晓方、周鸣乐、庄同君、李刚、张志收、戚元华负责标准总体设计、调研、文本起草、技术把关工作,吕原野、李敏、朱飞、李旺、王林泉、韩德隆负责技术资料收集分析、征求意见工作,车金星、芦先友、孙授宾、王小斐、韩刚、葛宝财、张发堂、张传超负责征求意见及修改、研讨会后修改工作,相吉利、潘玉峰、张松林、李成学、王亚楠、刘丽琴、王英波、杨同伟、朱梦飞、方第政参与标准起草的讨论、征求意见及标准试验论证工作。

 (四)

 起草 过程

 2020 年 12 月 21 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2020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鲁市监标函〔2020〕329 号)。

 3

 2021 年 1 月,成立了《政务公开基本要求》标准工作组,负责整体推进标准的调研、起草等工作。

 2021 年 1 月至 4 月,标准工作组对政务公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进行梳理,充分借鉴吸收外省政务公开有关地方标准经验,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正式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

 2021 年 5 月,标准工作组形成了《政务公开基本要求》的工作组讨论稿。

 2021 年 5 月 10-24 日,标准工作组就《政务公开基本要求》工作组讨论稿实地听取了济南、青岛、潍坊、济宁、滨州、聊城等市政府办公厅(室)政务公开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

 2021 年 7 月 9 日-8 月 10 日,在山东省计算中心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反馈 17 条,经认真研究后采纳 11 条,未采纳的原因也一一进行了反馈。

 2021 年 9 月 16 日,在济南市召开了《政务公开基本要求》地方标准的专家技术审查会。

 2021 年 10 月 14 日,根据专家技术审查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政务公开基本要求(报批稿)》。

 二、制定目的和意义 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平台建设、数据开放,

 4

 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依法治省重要举措,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我省政务公开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并连续获得政务公开金秤砣奖。

 2017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42 号),选取北京、江苏、安徽等 15 个省份的 100 个县(市、区)作为“试验田”,围绕城乡规划、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等 25 个关切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同年 10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7〕74 号),选取了省内 30 个试点县,在全国率先自主开展了 25 个领域的试点工作,通过抓好目录制定、流程优化、标准编制三个环节,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考核、可推广的基层政务公开的“山东标准”,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作出部署。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截至 2020 年底,全省 136 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编制、发布和政务公开

 5

 专区设置工作。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发现某些地方、领域的政务公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主动公开随意性大、公开内容质量不高、公开标准不统一、公开平台不规范、解读回应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建立政务公开标准是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国范围内,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陕西省、上海市等相继发布了政务公开系列标准,给当地各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本标准规定了从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公开内容、平台建设、业务培训和监督保障等方面规定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公开主体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可参照执行。

 三、编制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和确定依据 (一)

 编制原则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二)

 主要 技术 内容 和确定依据

 本标准在全面调研山东省各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了上海市、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

 6

 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地方标准经验,从总体要求、公开内容、平台建设、业务培训和监督保障等方面,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范。

 总体要求方面,对公开主体的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进行了规定,要求设立或指定内设机构负责本公开主体的政务公开日常工作,且规定了具体职能包括但不限于:办理本公开主体的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维护和更新本公开主体公开的政府信息;受理和处理向本公开主体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组织编制本公开主体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组织开展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查;本公开主体规定的与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能。给出了建立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7

 政务公开标准体系通用基础标准 流程管理标准平台建设标准公开内容标准监督保障标准名词术语标准分类与代码标准目录清单编制标准信息发布依申请公开政策解读办事服务公众参与政府信息管理法定基础信息重点领域信息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府公报新闻媒体线下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考核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基本要求社会评价政务公开专区 公开内容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详细列举了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规定县级和乡镇级公开主体宜将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与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统筹部署、协同推进。

 平台建设方面,详细列举了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新媒体、发布会/听证会等政务公开平台。公开主体应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务服务场所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根据需要可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应设立标识清楚、方

 8

 便实用的政务公开专区和政府信息公开窗口,提供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答复等服务。

 业务培训方面,规定了公开主体每年应至少组织 1 次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将政务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公开主体应按照年度制定政务公开业务培训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保障措施。

 监督保障方面,对社会评价、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的监督进行了规定。

 四、与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结合我省政务公开工作实际,规定政务公开基本要求。主要参考的政策、法规、标准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 年 4 月 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92 号公布 2019 年 4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11 号修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80 号)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6〕43 号)

篇四:政务公开的意义

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例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 政务公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 借鉴了西方国家关于政务公开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 并结合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实际进行深化, 使政务公开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政务公开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理论界和政界一直没有定论。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 理论上的争论和一些地方在工作推进上的不得力, 使得目前的政务公开已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 人民群众还不满意。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政务公开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正确指导政务公开工作, 切实保障党员群众参与政治的知情权、 参与权、 监督权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入手, 对政务公开的内涵进行界定, 提出了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 政党和其他政治性组织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而将做出的决策过程、 执行过程及其后果公之于众, 以便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参与、 监督的过程, 提出政务公开包含党务公开和行政公开这两个核心内容。

 文章概括了政务公开的原则、 内容、 特征和方式、 程序, 然后介绍了中国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概况, 并重点选择盐城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从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政务公开立法、 将政务公开与监督工作有机结合、 使党务公开与行政公开协调并进、 发挥电子政府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关键词:

 政务公开内涵路径分析作者:

 陈允春指导教师:

 乔耀章

 我国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例英文摘要p r o b eth e c o n n o ta tio no fo u rg o v e r n m e n tp u b lica f f a ir s a n dth ew a y stoc h o o se——_ y r a n c h e n gis a ne x a m p lea b str a c ta s a k n d o fp 01“ica l p h en o m en d n , m a k iilg gov 咖enta 勖irsp u b licis’ th ep r o d u c tw h e nh u m a llso ciet), d ev elo p sin to ac e n a inp e r io do仆isto阱inc a n 了in go u tth e w o r k o fm a k in g g o v e m m e n ta 矗a irsp u b lic, 0 1lr c o u n tr yd r a w s 1e sso n so f so m eu se f u la p p r o a c h e s矗o mw e s te mc删es a ildd e印en sitb y c o m b illin g 也e rea lityo fp a n ), a n d p o litica l p o w e rco n stlllctio n ,m a l( in g ⅱ lew o r kp la y sv e r y im p o r ta n tr o le in也e co n stlljctio n o fso cia listd e m o c r a c y . b u tw h a t’ s th eco n n o ta tio n 粕de x te n sio n ?t h eth e r o ya ildp o litica lcir cles d o n ’ th a v e 觚yv erd ict. a 10n g 奶thth ed e v e lo p m e n tso fth esitu a tio n s a n dn lec h a ilg e so fth ec o n d itio n s, th e r e q u r ie m e n tso fth em a sse s b e c o m eh ig h e ra n dh i曲er’ 酊g u m en tsinm e r o ya ildim p e llin gin so m e lo c a l a r e 鹊a r ef 缸f 如me丑’ ectiv e, itm a k e s蚀e m 嬲se s u n sa tisf ied . h o wto 黟邯pits e s s e n c ea n dd isc ip lin ea s aw h 0 1e , u sescien ti蠡c m e th o d st0g u id eits w o r kin m er ig h tw a y 锄dg u 缸a 11teeth ed g h tso fk n o w in g 也e f a cts , p a rticip a tio na n dsu p e r in te n d e n c ef o rth ep o litica l p a r 哆m e m b e r sa n dtlle m a sse stog oin top o litics, b eco m e也eb啪ingq u estio n .t h is issu e sta n s f r o m 也etlleoretica j埘ncipleso fm a h n g g o v e眦n en ta蚰irsp d b licto d ef in ite th eitsco ru lo ta tio n , tllen p u tsf o r w a r d 也a tm a 虹n g g o v e m m e n ta a ’ a irsp u b licin c lu d e s t w o c o r e c o m e n ts o fm a k in g p a n ya f r a ir s a 11d a d m iilistra tio np d b lic . itm ea ils t11at th ep r o c e sso fp a n icip a tio n 锄d su p er v isio no f o m e r so cia lm e m b e r s a r e rsh o w in gf o n h th e d e c isio nm a k in ga n dim p le m e n ta tio n p r o c e ssa n d itsc o n se q u e n c e s tk . o u 曲。

 a d m inistra tiv e o 唱a n s, p o litica j p a n ie sa n d o tllerp o litic mo r g a n iz a tio n sf o rd e v e lo p in gso cia listd 锄o cra cya 11dr e a liz in gcitizen s 。p o iitica lp o w e r . t h isissu e s埘瑚a rizes t11ep而nciples, m g es, m ain ch a ra cters,w a y sa jldp r o c e d u r e so fm a k in g g o v e n ln le n ta 疗h ir sp u b lica n d th e n in tr o d u c e s its g e n e m lsitu a tio n in c h in a . n selects tlle w o r k o f m a k in g p a 啊a 髓irs锄da d m in istr a tio n1i

 我国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例英文摘要p u b iiciny 抽ch e n gtoa ila ly sis. n p o in tso u t m ee x sitin g p r o b le m sa n da lla ly sis廿1er e a so n s. itp 吣f bn v 刹co u nte册ea s u res in f iv ea s p e c tsin te r r n s o fs吮n啦eningo 略a n iza tio n , a ccelera tin gitsleg isla tio n , co m b in in gt11e w o r k o fm a 姑n gg o v e m m e n ta 的irsp u b lica 11dsu pen, isio n, d evelpingth e、 ⅳ0rk o fm a l( in g pa n), a 局irs a n da d m in istr a tio np u b lic, a ildb r in g in gin top la yits r o le iile- g o v en l】

 m en t.k e yw o r d s:

 ma :

 l( ingg o v e m m e n ta硒rsp u b 】

 icc o n n o ta tio np 础a n a ly sisihw 订ttenb y :

 c h e n ⅵm c h u ns u p e ⅳisdby :

 p ro f - q ia oy a o z h a n g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

 隘期:

 之型9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 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 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重签名:

 隘日导师签名:日期:

 哆f_ 『_ 17纩

 我国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侈i引言引言背景: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 政务公开工作在各级党委、 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逐步展开。

 各地积极借鉴国内外政务公开的经验, 结合本地区、 本部门实际, 使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突破, 促进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务公开正由执政党的改革措施逐步纳入到国家的法治轨道, 并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宪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 “随着对外开放和国内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政务公开逐渐为各级领导所接受和重视, 政府的信息从封闭到透明, 从神秘到公开, 并呈现出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良好趋势, 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改善服务的重要内容。

 ” o 但总体来说, 我国的政务公开工作还处在推进阶段, 进展尚不平衡, 离广大人民群众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政务公开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正确指导政务公开工作, 切实保障党员群众参与政治的知情权、 参与权、 监督权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人在地级市的纪律检查机关工作, 实际工作中接触到政务公开。

 笔者拟以盐城市的政务公开工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相关文献:

 笔者在写作此论文期间曾大量借阅参考国内外的文献资料, 共参阅国外文献十余篇, 国内文献七十余篇。

 国外文献主要有:

 【美】

 托马斯- 埃默生《论当代社会人民的了解权》 、 【匈】

 卢卡奇著《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 【英】

 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 达尔《现代政治分析》 、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 苏珊罗斯艾克曼《腐败与政府》 、 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 法律和政治纬度》 、 【美】

 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 、 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 【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 美】丹尼斯・c・谬勒《公共选择理论》 、 塞缪尔・亨迁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莱斯利・雅各布《民主视野》 、 珍妮特・v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

 服务, 而不是掌舵》 。国内学者文献主要有:

 张秀玉《加强政务公开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 、 马宝成《政务公开的概念及理念论析》 、 金太军《论实行政务公开》 、 李明强《论政务公开》 、 杜钢建《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 、 宋小卫《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 、 吴涌植。

 参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编《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 , 知识出版社, 20 0 1年版, “前言” 第l页。

 我国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例引言《公民了解权的政治保障》 、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 季涛《行政权的扩张与控制》 、孙笑侠《新一代行政法治》 、 刘熙瑞《中国公共管理:

 概念与基本框架》 、 甄树青《论表达自由》 、 赵永行《行政权力运行与行政程序》 。国内外学者有关政务公开的论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政务公开法制化的国家, 其政务公开基本上都限于行政型政务公开。

 而国内学术界对政务公开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

 ~种是从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政务公开, 认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政党活动都被纳入到政务公开中来。

 另一种则是从狭义上理解政务公开, 仅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管理活动, 而不包括政党活动、 立法机关的活动。由于理论研究学者对政务公开工作各说一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的实践。本文研究的思路、 内容、 结构:

 笔者在借鉴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在我国研究政务公开问题, 不能离开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这一根本政治问题而搞纯粹的技术性的政务公开。

 正因为中国特有的这种政治结构, 决定了中国的政务不仅仅是行政事务, 而党的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组织管理活动同样也是政务。

 本文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政务公开相关理论及内涵界定, 较全面地阐述了政务公开的内涵、 原则、 内容、特征和方式、 程序, 提出了政务公开是指行政机关、 政党和其他政治性组织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而将做出的决策过程、 执行过程及其后果公之于众, 以便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参与、 监督的过程, 提出政务公开包含党务公开和行政公开这两个核心内容。

 第二部分讨论了政务公开的现状、 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介绍中国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概况的同时, 选择盐城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重点分析, 指出存在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部分讨论了有效推进政务公开的路径选择, 提出推动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五条路径。本文研究方法及意义:

 本文在撰写调研中, 广泛运用了各种方法, 如文献调查法、 规范实证法、 综合论证法、 对比论证法等方法, 对政务公开进行分析和论述。

 由于政务公开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一步加深对政务公开的研究, 对于维护党员群众知情权、 参与权、 选择权、 监督权, 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我国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例一、 政务公开相关理论及内涵界定一、 政务公开相关理论及内涵界定为了有助于研究政务公开的路径选择, 我们有必要科学地认识政务公开相关理论和政务公开的内涵, 这对于根据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实际需要逐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1、 人民主权理论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 人民主权原则同样也明确地见于宪法。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 这是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 当然也毫无疑问地是我国推行行政公开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人民能够行使国家权利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能够了解权力的运作过程。

 我国推行的政务公开既是人民主权强有力的保证, 也是人民主权的本质要求。2、 程序正义理论现代民主政治是摆脱了人治的随意性, 有章法可以遵循的政治。

 规则问题、程序问题, 只有在现代的法权理论之下, 才会获得真正的、 独立自足的发展。

 规则和程序的客观化和自主化, 乃是现代民主的必然要求。

 衡量程序公正的主要标准包括程序参与、 程序公开、 程序维持等。

 程序参与要求政府做出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决定时要说明理由、 法律依据, 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建议, 给予他们陈述、 辩论的机会, 也就是行政听政。

 程序公开的主旨在于让公众亲眼看到正义的实现过程, 杜绝暗箱操作, 政府透明作业, 将整个行政过程曝于阳关之下。

 程序维持表明了程序的效力, 程序一经确立, 就不能随便变更。上述两个理论中, 人民主权理论回答了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即“谁应当握有权力” , 解释了政务公开的理由, 是政务公开的根本理论基础; 程序正义理论回答了在一个民主国家, 国家权力应如何执行, 公民通过何种方式行使民主权利的问题, 提供了政务公开的途径。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政务公开的理论基础。

 我国政务公开内涵探析及路径选择——以盐城市为例一、 政务公开相关理论及内涵界定( 二)政务公开的内涵界定1、 西方国家有关政务公开的界定政务公开作为一种观念首先起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并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把这一观念转化为政治实践, 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在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后才逐渐使这一制度完善的。

 从政务公开的观念起源来看, 它首先表现在孟德斯鸠、 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 是他们首先提出了反对秘密政治, 要求政务公开的口号。

 法国在17 8 9 年大革命中发布的《人权宣言》 第15条中提出:社会成员拥有向所有公务员索取行政报告的权利。

 受欧洲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家影响, 美国早期立宪者也提出和要求公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了解和参与。

 如被标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典范的美国, 19 7 7 年通过的《阳光下的政府法》 第2款规定:合议制行政机关必须符合该法的规定, 一切会议除符合该法规定的免除公开举行的条件外, 必须公开举行, 允许公众观察, 确立了公众出席、 旁听和观看的权利。

 ①芬兰、 瑞典、 德国、 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务公开方面虽然有各自程度不同的具体规定, 但这些国家都把政务公开奉为政治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 资产阶级的政务公开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开始启蒙思想家提出口号、 要求这种观念形式, 后在革命过程中作为一种成果使之成为一种公民权利要求, 再之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发展过程中使之逐渐规范化和法律化的过程。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议会体制, 取得了立法权, 因此资...

篇五:政务公开的意义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政务公开研究姓名:

 黄锦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导教师:

 杨小云20070601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政务公开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

 这主要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授权予民和极力推进公开行政的结果。因此, 从宏观层面出发, 对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 对其发展的应然趋向进行论证, 将对我国政府确立正确的政务公开发展方略, 对政务公开予以适当的引导,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奠定政务公开的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 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方向。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地分析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对国内政务公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 同时简单地说明了论文的分析方法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简要地回顾了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开行政的实践。

 然后, 在此基础上, 论文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开行政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评价, 认为其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第三部分首先阐述了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的五个阶段, 即:

 政务公开萌芽阶段; 政务公开初步探索阶段; 政务公开试点阶段;政务公开逐步推广阶段; 政务公开全面推行阶段。

 随后, 文章总结了我国政务公开的基本经验:

 循序渐进, 坚持创新中国特色的政务公开模式; 加强领导, 促进政务公开的全面发展; 维护人民权利, 夯实政务公开的社会基础; 利用科技成果, 拓展政务信息传播的途径; 强化法制建设, 增强防治腐的能力; 突出重点, 抓住政务公开的关键问题。

 第四部分对我国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政务公开的主要问题是:

 思想认识不统一,政务公开在全国不平衡, 政务公开的立法相对落后, 政务公开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政务公开的基本对

 策。

 本文认为, 政务公开要做到:

 实现观念转变, 强化公开意识;利用信息技术, 建设电子政府;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公开行为;健全领导机制, 提高公开质量; 完善保障机制, 增强公开力度。ⅱ关键词:

 政务公开; 法制政府; 和谐社会

 a b str a c ts in c e th e r e f o r m a n do p e n p o lic y ,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h a ssta r tedin0 111"c o u n tr ytod e v e lo pr a p id ly . t h ish a s r esu lted f r o m o u rc o u n tr y g o v e r n m e n t a u th o r iz in g rig h ttop e o p lea n d sin celo n g a g og iv e sth ep e o p lea n da d v a n c in gp u b lica d m in istr a tio nv ig o ro u sly .t h e r e f o r e , e m b a r k in gf r o m th em a c r o sc o p icstr a tif ica tio np la n e,m y su m m a r iz in ga n da n a ly sisin g sy stem a tica llyth e c o u r s e o f th e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o fo u rc o u n tr ya n da r g u in gth e s h o u ldtr e n d o fitsd e v e lo p m e n t, w illh a v e th eim p o r ta n tth e o r y sig n if ic a n c ea n dth ep r a c tic a l sig n if ica n ceto esta b lish th e c o r r e c td e v e lo p m e n t p la no fo p e n in g a d m in istr a tio n o f o u r c o u n tr y g o v e r n m e n t, to g iv eth esu ita b leg u id a n c eto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in o r d e r top r a ctica llysa f e g u a r d p eo p le’ sb a sic in te r e st a n dla yso lid f o u n d a tio n f o r th e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 a t th e sa m etim e, th isa lso w ill in d ica tes th ed ir ectio n f o rc o m p r e h e n siv er e a liz a tio n o f scien tif ica l d e v e lo p m e n tv ie wa n dth e c o n str u c tio n o fso c ia lismh a r m o n io u sso ciety .t h is a r ticlea lto g eth erd iv id e s in to f iv ep a rts.t h e f irstp a r t sim p lyh a sa n a ly zedth eto p ic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itssig n if ica n ce, h a sca r r iedo n th e b r iefn a r r a tio nto th e r e se a r c hp r e se n tsitu a tio n o fd o m e stic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 a n dsim u lta n e o u sly p u tb r ief lyth ep a p e ra n a ly sism e th o da n dth e. p a p erm a inc o n te n t.t h e se c o n dp a r t b r ief lyr e v ie w e d th ep r a cticeo f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b e f o r e th e r e f o r ma n do p e n p o licyo u rcountry. t hen,th ep a p e rh a s ca r r ied o nth ea p p r a isa lto th eth o u g h ta n dth ep r a cticeo f o u rco u n try p u b lica d m in istr a tio n b e f o r e th e r e f o r m a n do p e np o licy , th o u g h tit n o to n ly p r o d u c e s p o sitiv ein f lu e n c e a n d a lso h a sm a n yinsu fficiencies.t h e th ird p a r tf irstela b o r a ted th ef iv esta g eso f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d e v e lo p m e n tin o u rc o u n tr y , n a m e ly :

 ” t w o p u b licaii!

 su r v e illa n ce ” sta g e ; th e p r e lim in a r y e x p lo r a tio n sta g e o f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 th ee x p e r im e n tsitesta g eo f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 th eg r a d u a lly p r o m o tin g th esta g eo f o p e n in g adm inistration; thec o m p r e h e n siv e ly ca rin go u t th esta g eo f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a tio n .a f ter w a r d s, th ea rticle su m m a r iz e dth e b a sice x p e r ie n ceo fo u rc o u n tr yo p e n in g a d m in istr a tio n :

 p r o ce e d in gin a no r d er ly w a y , p er sistin gth ein n o v a tiv ep a tter no fth e c h in e se ch a ra cteristico p e n in gadm inistration;th eu n if iedlea d ersh ip , th e p r o m o tin gs tr e n g th e n in gf u llsca led e v e lo p m e n t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 s u p p o r tin gth ep e o p leto b em a ste ro f o w na f f a ir s, r a m m in gth e so cia l b a sis th eo p e n in g a d m inistra tio n;m a k in gf u ll u s e o f a d v a n ced scien ce a n dte c h n o lo g y a c h ie v e m e n t,p r o m o tin g g o v e r n m e n ta f f a irs in f o r m a tio n f a st f lo w s; str e n g th e n in gleg a l sy ste mla w s a n dr eg u la tio n sco n str u ctio n ,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a n dp r e v e n tin g a n dco n tr o llin g c o r r u p tin clo se in teg ra tio n w ith ;p ro m in en tk ey , h o ld in gth e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k e yq u estio n .t h e f o u r thp a r th a sca r r iedo n th ea n a ly sisf o re x iste n c eq u e stio no f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o f o u rc o u n tr y , th o u g h tth a t th e m a inq u e stio no f o u rc o u n tr y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is a s f o llo w :

 t h eid eo lo g ica l r e c o g n itio nis n o tu n if ie d ,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is n o tb a la n c e d in th en a tio n ,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leg isla tio nis rela tiv eb a c k w a r d n e ss, th e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sa f e g u a r dm e c h a n ismis n o tp er f ecta n ds oo nth eq u estio n .t h e f if thp a r t p r o p o se dth e essen tia l 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o f o u rco u n try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 t h is a rticle b e lie v e dth a t, o p e n in ga d m in istr a tio n m u st a ch ie v e :

 to r e a liz e s th e id eatra nsform a tion。

 tostr e n g th e n p u b lic c o n sc io u sn e ss; tou se in f o r m a tio nte c h n o lo g y , toc o n str u c te le c tr o ng o v e r n m e n t; tos tr e n g th e n sth eleg isla tiv ew o r k ,tosta n d a r dp u b lic b e h a v io r ; t o p er f ectlea d er sh ip m ech a n ism , toim p r o v eth ep u b lic q u a lity ; toc o n su m m a teth esa f e g u a r dm ech a n ism ,toen h a n cep u b lic d y n a m ics.k ey w o rd s:

 o p en in g a d m in istr a tio n ; l e g a l sy ste m g o v e r n m e n t;h a r m o n io u sso c ie tyn ,

 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威尼斯人网址的版权使用授权书日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 保密口,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 不保密d 。( 请在以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日多月月, e多77、 。

 77v船肌●f内。

 乃荡寸学荔

 我国政务公开研究第一章绪论1. i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政务公开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本质体现和根本要求,历来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从20 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财务公开, 八十年代提出村务公开, 到九十年代政务公开的正式提出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务公开风靡神州的事实说明:

 政务公开在我国政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早已为众多的学者所关注。他( 她)们对政务公开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防治腐败和促进廉政建设以及促使政府不断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认为政务公开是国家吸纳整合社会有效资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在此基础上, 他们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实施方略, 力图凭借政务公开所蕴含的动力, 变革现有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

 然而,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学者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 对我国推行政务公开的历程予以阐释, 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和论证, 并以此为基础, 寻找出政务公开面临的困境, 提出政务公开的具体推进方略。因此, 本研究试图在此方面做些努力。

 本人以为, 这样做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 我们可以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准确把握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规律, 将我国的政务公开推进策略建立在符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之上。二是, 通过对我国推行政务公开的历史进程进行阐述, 对其经验进行系统地总结, 我们可以更为准确的看n - 十余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的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从而使我们始终对我国政务公开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三是,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 制定出比较正确的政务公开发展战略和策略, 并依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调整推进我国政

 硕士学位论文务公开的具体措施, 在实事求是中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 推进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1. 2文献评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 我国政务公开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 学者们对其关注也由来已久。

 但就目前本人所掌握的资料来看, 还找不到国外学者对我国政务公开专门进行研究论证的材料。

 因此, 本研究将主要对国内学者就我国政务公开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和论证进行简要的述评。

 我国学者对国内政务公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产生与发展、 含义界定、 价值、 面临的困境及其推行的对策、 发展趋向等。

 对这些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简单地回顾和总结, 将更有助于本论文观点的阐述。第一, 关于我国政务公开的发端。

 就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界提出了两种看法, 一是认为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初见雏形:

 “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当代政治舞台,在发动群众、 组织群众、 领导人民建立新生革命政权的斗争中,才逐步注意民主政治与政务公开意识” ; ①‘‘从延安时期的‘三三制’到建国初期的‘三反’ 、 ‘五反’ 运动、 整党整风运动和反对领导特殊化等活动中, 我们不难发现‘政务公开’ 已初露端倪。

 ” 圆二是认为其起始于80年代的“两公开一监督” 制度:

 “政务公开在我国的实践,可以说是从村务公开开始的” ; @ “我国的政务公开制度是在基层行政管理机关‘两公开一监督’ 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固第二, 关于我国政务公开的含义。

 目前, 就政务公开的基本含义, 国内学者提出了四种看法。

 ( 1)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础,认为党、 政府、 各社会团体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活动都应隶属于政务公开的范畴:

 “在我国, 由于政党、 社团基层社会组织、 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等都具有公共事物管理的权能, 因此, 将执①赵正群. 政务公开反腐败论要. 理论与现代化, 2001, ( 6).②赵俊峰. 政务公开剖析. 行政与法, 20 0 1, ( i).⑦胡仙芝. 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 0 5. 15④赵明. 政务公开:

 以权利制约权力.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 0 1, ( 4 ).2

 我国政务公开研究政党党务、 政府行政事务、 社会团体、 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公共权力都纳入政务公开之中是必要的。

 因为, 按照民主与法治的原则, 所有的公共权利都应当受到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所有涉及公共事务、 公共服务的事项都应当依法公开。

 ” ①( 2)以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务公开的界定为参照, 认为政务公开就是行政公开:“政务公开是指行政主体( 政府)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其行政行为。

 ’ ’ 圆( 3)以政治权力运作为主线, 认为政务公开就是权力运作的公开化:

 “我认为政务的含义应该以权力为主线, 把与公共权力相关的诸多事务都包括进来。

 而政务公开则应该是指依照法律或道德, 与公共权力相联系的各项事务向全部或部分特定对象公开” ; @ ‘・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权力比较分散, 政党、 社团等公共组织都具有广泛行政化的倾向和特点, 因此, 我国的政务公开应以权力的运作为主线, 强调公共事务的公开, 强调对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

 ( 4 )从已有的研究出发, 认为学界对政务公开的各类界定都具有其合理性:

 “政务公开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政务公开既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开, 也包括执政党的党务公开、 人大立法活动的公开、 法院的审判公开、 检察院的检务公开, 以及学校、 医院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 是涵盖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公开。

 狭义的政务公开, 仅指政府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 面向利益群体、 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公开。

 这两种理解, 并没有对错之分, 从范围上讲, 前者包括了后者。

 ” @第三, 关于我国政务公开的价值。

 在政务公开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方面, 研究者们尽管从社会学、 法学、 政治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析, 但总体而言国内学者是以政务公开在制约权力、 发展民主、 防治腐败、 发展市场经济和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核心的:

 王慧珍认为政务公开能限制行政权力恶性膨胀; 能规范行政行为, 克服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 防止行政腐败的产生; 能调动公职人员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能使行①刘巍. w t o 与我国的政务公开创度. 理论观察, 20 0 2, ( 2).②黄安心. 从知情权与政治特权的消长看政务公开. 鄂州大学学报, 20 0 3, ( 3).⑦胡仙芝. 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 0 5. 15.④李冬梅. 政务公开初探.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1, ( 6).o 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编. 敢务公开.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 0 4 . 2- 3.3

 硕士学位论文政主体和行政客体的关系更趋和谐统一; 能扩大基层民主,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①张庆福, 苗连营从民主和权力制约的视角出发, 认为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有政务公开, 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民主; 政务公开是人民参与政治的前提, 也是权力制约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 阮成发从政府建设的视角出发, 认为“推进政务公开化不仅是加入w t o 对我国政府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全面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内容。

 ” @第四, 关于我国政务公开面临的困境。

 关于政务公开面临的困境, 我国学界的讨论主要围绕我国的经济因素、 观念因素、 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

 马宝成从宏观的视角出发, 认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我们依法治国的方略才刚刚启动,法制建设还相对落后; 也由于旧的专制政治思想的长期影响, 人们关于民主的观念和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所以就目前来看, 以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为最终目标的政务公开还存在着法制化缺失的问题, 这是我们推行政务公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固姬国海, 刘皓从微观的视角出发, 认为目前我国的政务公开宗旨不明确、内容模糊; 没有与政府各部门合理配置职能和明确每个职位职权相结合; 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作保障...

篇六:政务公开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 促进服务政府、 责任政府、 法治政府、 廉洁政府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 现就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 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性和总体要求

  1 . 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性。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党中央、 国务院坚强领导下, 政务公开不断深化, 政府信息公开、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方位推进, 政务( 行政)

 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服务中心)

 发展迅速, 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完善。

 但是, 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

 政务公开方面, 有的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有的公开内容不全面、 程序不规范, 有的不能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 政府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 政务服务方面,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服务中心运行缺乏明确规范, 公开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加

 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 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 以公开促进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 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 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2 . 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的总体要求。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按照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 及时、 准确、 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 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 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 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二、 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3 . 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

 坚持方便群众知情、 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 拓宽工作领域, 深化公开内容, 丰富公开形式, 促进政府自 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坚持区别情况、 分类指导, 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创新载体、 完善制度, 实现政务公开的规范化、 标准化。

 坚持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依靠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畅通政府和群众互动渠道, 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

 4 . 推行行政决策公开。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 逐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 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

 凡涉及群众切

 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 重大政策措施、 重点工程项目 , 在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情况。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 把公众参与、 专家论证、 风险评估、 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加以规范, 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5 . 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坚持依法行使权力, 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确保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职尽责。

 按照职权法定、 程序合法的要求, 依法梳理审核行政职权, 编制行政职权目 录, 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 依据、 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等, 并向社会公布。

 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 细化、 量化裁量基准, 公开裁量范围、 种类和幅度。

 重点公开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 行政收费、 行政征收等执法活动中履行职责情况, 积极探索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

 6 . 加大行政审批公开力度。

 公布本地区本部门不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 目 录, 继续清理、 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 行政机关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 优化工作流程, 公开办理程序, 强化过程监控, 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度。

 逐步依法将审批职能和审批事项集中到服务中心公开办理, 建立健全决策、 执行、 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7 . 深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主动、 及时、 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 重大建设项目 批准和实施、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 部门预算和决算, 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和决算, 都要向社会公开。

 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 逐步细化到“项” 级科目 。

 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出境、 出差、 公务接待、 公务用车、 会议等经费支出。

 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 客观公布事件进展、 政府举措、 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正确引 导社会舆论。

 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 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 认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投诉、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等工作。

 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 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8 . 着力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总结推广基层政务公开的成熟做法, 大力推进乡 镇( 街道)

 政务公开, 及时公开城乡 社区居民关心的事项。

 健全农村集体资金、 资产、 资源管理制度, 为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打好基础。

 健全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所有面向基层服务的医院、 学校、 公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 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要编制办事公开目 录, 重点公开岗位职责、 服务承诺、 收费项目 、 工作规范、 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

 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对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组织协调、 监督指导职责。

 9 . 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

 加大干部工作、 机关财务预决算、 政府采购、 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 加强权力运行监控。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梳理行政机关内部职权依据和运行流程, 查找廉政风险点, 制定防控措施, 并及时在内部公开,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防止权力滥用。

 三、 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1 0 . 逐步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将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 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 整合政务服务资源, 健全政务服务平台, 促进政务服务的均等化、 规范化、 高效化, 提供让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政务服务。

 1 1 . 充分发挥服务中心作用。

 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

 各地要因地制宜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服务中心。

 凡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 包括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应纳入服务中心办理。

 因涉密、 场地限制等特殊情况不进入服务中心办理的, 由本级政府决定。

 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按照便于工作、 加强服务的原则, 适合依托服务中心的可纳入当地服务中心办理。

 1 2 . 明确服务中心职能。

 各省( 自 治区、 直辖市)

 要在本行政区域内规范省、 市、 县三级服务中心的名 称、 场所标识、 进

 驻部门、 办理事项和运行模式, 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

 服务中 心管理机构负 责对政府各部门进驻、 委托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 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 对进驻窗口 工作人员 进行管理培训和日 常考核, 承担本级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作为行政机构, 应使用行政编制, 配备少而精的工作人员 ; 已使用事业编制的, 应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出一部分进行替换。

 在调整、 配备服务中心编制中, 要结合当地政府机构改革, 注重优化整体编制结构, 坚持增减平衡。

 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规格由本级政府决定, 其运行经费和人员 办公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经本级政府同意确需由部门单独设立的办事大厅, 应当接受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监督。

 1 3 . 规范服务中心运行。

 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规范服务中心运行, 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进驻服务中心的政府部门要对其服务窗口 办理事项充分授权, 使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 专家论证、 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能在窗口 受理后直接办结。

 逐步实行“一个窗口 受理、 一站式审批、 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 收费” 的运行模式。

 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 逐步实行联合办理或并联审批。

 凡进驻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都要公开办理主体、 办理依据、 办理条件、 办理程序、 办理时限、 办事结果、 收费依据、 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

 建立健全首问负责、 限时办结、 责任追究、 效能评估等制度, 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中心应设置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1 4 . 推进基层便民服务。

 坚持把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探索在乡 镇( 街道)

 开展便民服务的有效形式, 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 将劳动就业、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计划生育、 农用地审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涉农补贴等纳入其中公开规范办理; 在城乡 社区( 村)

 设立便民代办点, 将便民服务向城乡 社区( 村)

 延伸。

 推行便民服务免费代办制度。

 1 5 . 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完善公共资源配置、 公共资产交易、 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市场运行机制,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 逐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范围, 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 公平、 公正。

 为公共资源交易搭建平台、 提供服务, 逐步推进省、 市、 县、 乡 四级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服务中心合并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1 6 . 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广电信网、 广电网、 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 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

 将服务中心信息化纳入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 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 缴费、 咨询、 办证、 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事项。

 规范技术标准, 推动不同层级服务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完善门户 网站功能, 扩大网上办事范围, 及时充实和更新信息发布内容, 凡是不涉密的文件要通过政府门户 网站公开

 发布。

 1 7 . 整合政务服务资源。

 进一步加强各项载体建设, 发挥好政府公报、 政务公开栏、 公开办事指南等在政务服务中的作用,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畅通政务服务渠道。进一步加强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现有场所和信息化资源功能, 切实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要以服务中心为主体,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 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 覆盖城乡 的政务服务体系。

 四、 强化监督保障措施

  1 8 .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 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 统一研究部署, 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从实际出发, 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 循序渐进, 务求实效。

 行政首长要作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要亲自 抓督促、 抓协调、 抓落实。落实政府部门工作责任, 进一步加强财政、 编制等方面的支持保障,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培训力度, 形成工作合力。

 切实加强服务中心党的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要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统筹安排, 指导、 协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各项工作。

 各级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 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

 1 9 .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裁量权、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完善政务公开程序、 规范服务中心运行、 评议政务

 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度, 为深化政务公开、 加强政务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配套制度,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估标准和程序, 逐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系 统化和标准化。

 研究建立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 司法公开、 厂务公开、 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有机结合的制度规范, 使之相互促进、 协调运转。

 2 0 . 加强监督考核。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和民主评议范围, 细化考核评估标准。

 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 对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过程监察。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代会代表的监督,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强化社会监督。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 认真解决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

 研究改进和加强监督的方式方法, 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 对工作落实到位、 社会满意度高的地区和部门要予以奖励; 对工作落实不力的, 要进行诫勉谈话, 限期整改; 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 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严格追究责任, 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荐访问: 政务公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