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气象重点工程5篇河南省气象重点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典型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的多尺度结构研究姓名苏爱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气象学指导教师周毓荃200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南省气象重点工程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河南省气象重点工程
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典型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的多尺度结构研究姓名苏爱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气象学指导教师周毓荃20070101中文摘要裁用常规资拳墨分 厅了溺索春秋季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及云雨场特征得到了河南春秋季降水的典烈天气型。选取卫星资料、雷达资料、降水资料以及 再分柝资料对低槽一切交型这一典燮层状降本云系的多尺度结梅及其降水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结合个例分析结果对此类层状云降水的增饼港势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河南春秋季降水的主要高空趔为低槽型和低槽一切变型主要地面型为中、东路冷锋型和倒榷型这样的离、低空粼置具夜较好的水汽条传及动力辐合条件是河滔春秋季典型的降水天气型。卫星资料分析显示低樽云系和切变线云系具有不同的结构和降水特征低稽云系中分布有低亮温带、结构不均匀切变线云系结构较均匀、云顶亮温较高。东移的低槽云系与北抬的切变线云系叠加厢霍加区内及其附近有中尺度云团活动这些在高空稽前及 和 切变线之闯形成的一系利中叠尺度云团与 切变线南侧较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样本区内的亮温平均与降水量帮表瑗溅相似豹变化趋势磊 切交 侧亮涅壤与雨强的对应荚系不确定。降水云的宏观结构分析显示降水过程中河南主要受较均匀的降水阐波影响中小尺凌云团活动区内有强度为 的絮状回波发震、东传雷达 士有柱状降水回波发展而其它地区云带的降水回波较弱。 显示 切变线南侧的降水云带中嵌有较强灼雨量大值中心层状降水云沓在整体相对均匀的背景下有一定空间范围的起伏并连在一起。同样蕊星反演的云顶高度也显示云系在发展演变过程巾云顶高度有一定的起伏不是很均匀。 切变线南侧冀有较好的动力辐合条件和水汽条件有翮于自然降水的形成而其北侧虽具备对流不稳定条件但低空水汽条件差动力辐合和抬升条件邀捐对弱因诧自然海水率低。降水云的微物理结构分析显示云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云系的不同部位其微物理结构有差别。云中零、霰、过冷云水霹簿承的形成帮增强其有薰要作用。对河南而言东移的低槽云系和北抬的切变云系其有增雨潜势并可提前 到 小时进露礁定。 切变线潦侧髓潦势条件要好于 侧。难降永云微观增雨潜力的讨论可知 切交线南侧在降水发展期和持续期符合“倦化一供给”云概念具有较好的增瓣潜力其 铡仅在辫水持续期由于各种水凝物禽水量增加才具备了增雨潜力这与宏观潜势的分析是一致的。关键词低槽一切变云系层状云降水卫星资料宏微观结构增雨潜势
。 、 饿 — ’ — ’ ’ 恤 ’ 娅 订 培 — ⅱ — 醢 —
’ ...
篇二:河南省气象重点工程
大旱的气象与非气象《南风窗》 2009 年第 5 期
农民一看是“50 年大旱” , 觉得现在抗旱已经晚了 。
即使浇过一遍地, 以后一直风调雨顺, 每亩地多保住 50~100 斤麦子, 将来售麦赚来的钱与浇地费基本持平, 再搭上人力也划不来。
政府跟农民说这次抗旱浇地不掏钱, 但农民们怕政府“秋后算账” 。
至今持续 100 多天的北方 8 省大旱, 让人想起整整一年前, 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包括河南) 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它给全国造成了 1516. 5 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老百姓常说“大涝之后, 必有大旱” 、 “大涝过后, 必有一旱” 。
这话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如果我们的气象部门和政府领导, 在去年总结雨雪冰冻灾害的教训时, 就能预见今年的这场旱灾, 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比旱情持续 100多天后, 再来“进入抗旱ⅰ 级应急响应状态” , 效果会不会要好得多?
大旱没能预测到
“‘大涝之后, 必有大旱’ 只是老百姓对历史上天气现象的总结, 并非必然规律。
” 河南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处长周子平说, “天气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去年冬天雨雪多了’ 今年并非必然就少, 而且现在全球变暖, 气候反常, 极端气候的机率大增, 你再按以前的规律来推测也不准了, 比如 2008 年的全国冻雨雪灾, 就谁也没有想到。
”
周处长坦言:
“去冬今春河南的大旱, 我们没有预测到。
”
天气预报越是近期越准, 国际上也是这样。
周子平处长说:
“短期是 3 天以内, 这个最准。
中期是 10 天。
长期是 1 个月以内, 那就只能预测个大概了。
我们用的是欧洲模式, 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全球天气预报准确率最高的美国,综合准确率能达到 80%左右, 我们也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
河南省气象台台长、 高级工程师孙景兰亦称:
“根据现有预测水平, 对大范围的暴雨、 暴雪、 寒潮、 大风等天气过程, 一般可提前 12 小时以上, 甚至提前3 天做出较准确的预报; 但对突发性的局地冰雹、 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一般只能提前几分钟到小时做出预报; 目 前预测洪涝和干旱灾害基本能达到月 际尺度, 也就是说可以提前一个月进行预测。
”
旱灾难以预报, 还跟政府对气象部门的要求有关。
根据相关要求, 气象部门每年重点关注的是汛情而非旱情, 河南省政府组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 10 年有 9 年关注的也是汛情, 因为旱灾是缓慢发生的, 并非人命关天, 火烧眉毛。
而洪涝灾害一旦发生, 几小时内就会形成洪水。
2007 年 7 月河南卢氏县的洪灾,下了 100 毫米雨, 就形成了大范围山洪暴发。
因此。
河南省气象台每年都要预测夏天汛期的情况, 从每年 2、 3 月份开始, 滚动预测 6~明的天气, 每月根据新的资料重新做一次。
越是临近汛期, 对未来信息了解得越多, 预测也就越准确。
据河南省防汛办资料, 2007 年 7 月份, 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降雨量 361 毫米, 是多年平均值的 2. 6 倍, 接近有资料以来最大降雨量, 24 小时降雨量为卢氏县 100 年一遇。
由于降雨量大, 时间相对集中, 引起山洪暴发, 造成了相当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 11 年财政收入的直接损失。
“其实, 旱灾的影响比洪涝灾害更大。
” 河南省政府一位官员说, “洪涝灾害一般是局部发生的, 而旱灾是一早一大片。
”
由于河南是农业大省, 农业领域向来是气象工作的服务重点。
每年, 河南气
象部门都要联合农业部门, 进行全省小麦、 玉米、 油料作物等的采样调查, 通过对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监测, 以及作物对光、 温、 水的需求, 并根据当年气候条件,作出产量预报, 提供给政府领导作为决策参考。
周处长称:
“我们的产量预报,准确率很高, 2008 年达到了 98%以上。
省委、 省政府领导都很重视这个数字, 因为可以做到对粮食生产心中有数。
”
截至 2008 年秋天, 河南可以说是连续 5 年风调雨顺:
粮食生产连续 5 年丰收, 产量连续 3 年(2006--2008) 突破 1000 亿斤, 周处长说, 这是“政策好” 、“人努力” , 再加上“天帮忙” 。
谁也没想到, 接下来会悄悄袭来一场旱灾, 还是建国以来河南发生最为严重的旱灾。
河南冬、 春季节历年平均降水少。
郑州地区 6—8 月份的降水有 600 多毫米,冬季只有几十毫米。
往年 11 月 15 日之前, 郑州地区必下一场小或中雪。
因为这天是郑州城区开始供暖的日子, 所以周处长记得很清楚。
2008 年 11-月 15 日到了, 郑州没有下雪; 春节到了, 郑州也没有下雪, “干冬湿年” 的说法也不准了。周处长感觉不妙。
以前的农民观测农业气象信息, 靠的是种地经验和祖辈相传的谚语, 比如豫北地区流传的农谚有:
“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定是大丰收。
” “(农历) 九月九不下等十三, 十三不下一冬干。
” “想要麦丰收, 八(月) 、 十(月) 、 三(月) 三场雨。
” 等等。
现在的农民不背气象谚语也不看天了, 他们看的是每天电视里的 《天气预报》, 这是一档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
然而,《天气预报》 的口头语是“今天晚上到明天……” , 气象员一般只预报未来 48 小时以内的天气。
农民们不但无法预知去冬今春持续 100 多天的干旱, 就连未来 10 天的“中期预报” 、 未来 1个月的“长期预报” 也无从得知。
“长期预测不能对社会公众发布, 只能对政府领导说, 因为我们受预测技术限制, 只能达到这么个标准。
你要说不准, 还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哩。
” 周子平处长说, “比如你要说 3 月 6 号有大雨, 农民说好吧, 我不浇地了’ 等着吧。
到时候没下雨该怎么办?就是向政府领导报告, 我们也要特意说明:
这只能供领导安排工作时做个参考, 以后会根据天气变化情况, 及时再给领导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
气象台的短期天气预报, 则及时向公众全面开放, 周处长说他们用了各种技术手段:
电视、 电台、 街头显示屏、 手机短信等。
8 省大旱, 总理为何来河南?
从 2008 年 10 月 24 日到 2009 年 2 月 6 日的 106 天里, 河南境内一直无有效降水, 干旱程度全省 40 年一遇, 豫北、 豫西北地区如洛阳、 三门峡、 安阳等地为 50 年一遇。
这次旱灾主要影响的是今年的夏粮生产。
河南号称“中原粮仓” , 全省夏粮总产量占全国的 1/4。
到 2 月 6 日为止, 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 4150 万亩, 其中严重受旱 700 万亩, 有 50 万亩出现麦苗枯死现象。
但周子平处长笑道:
“我认为这次旱情虽然严重, 但对河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
因为我们对旱情发现得早, 报告得早, 政府采取防旱措施早。
”
2008 年 12 月初, 河南省气象局通过设在全省的 117 个土壤墒情监测点, 发现 2008 年 10 月中旬~11 月下旬, 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38. 5%, 65%的地区偏少 5 成以上, 安阳、 商丘两市局部偏少竟达 8 成。
豫北、 豫西北和淮河南部出现中旱, 冬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枯死。气象部门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天气预报,
预计 12 月上旬, 豫中北、 豫西北及豫南等地旱情将会加重, 其他地区也将持续轻旱。
12 月 3 日, 省气象局向省政府领导报告了这份重要气象信息。
省政府副秘书长郑林接报后, 立即指示农、 林部门高度重视旱情发展, 气象部门继续做好监测工作。
12 月 17-18 日, 省气象局派出两个小组, 到旱情较重的南阳、 驻马店调查小麦生产条件, 发现形势严峻, 认为全省旱情将进一步严重, 随即又写了材料,向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报告。
这回, 徐光春、 郭庚茂省长、 刘满仓副省长等都批示了, 准备立即召开全省抗旱救灾动员大会。
但气象部门预测, 12 月下旬, 河南全境可能会有一次有效降水。
如果真下了, 旱情问题就解决了, 抗旱动员大会也就不必开了 , 于是决定等一等。
12 月下旬, 河南少部分地区倒真是下了一场小雨雪, 郑州街头铺了一层薄薄的雪粒,但这场小雨雪并非有效降水。
12 月 30 日, 主管农业的刘满仓副省长到省气象局听取最新旱情汇报。
省领导当机立断, 决定不再等了, 12 月 31 日, 河南省委、 省政府召开以抗旱浇麦为主要任务的“全省冬季麦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全省三级干部全体参加。会议要求“克服等雨思想, 抛弃靠天包袱, 立即行动起来, 投入到抗旱浇麦夺丰收的斗争中, 痛下决心、 背水一战, 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
1 月 7 日, 河南省气象局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这时候, 其他省份受灾的新闻尚未见诸媒体。
1 月 29 日, 河南省气象局将干旱预警升级为红色。
这是实行气象预警发布制度以来, 河南省发布的第一个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气象部门除了进一步做好未来天气预报外, 还负责实施人工影响天气。
国家气象局和河南省政府紧急下达了专门的抗旱人工增雨专项资金。
全省各市、 县的增雨消雹点架起 347 门火箭炮、 300 多架高炮, 根据雷达监测, 哪个地区的云层能下雨, 适合作业, 就去那儿人工增雨。
2 月 3 日, 河南省政府紧急向空军司令部发函, 请求空军调拨增雨飞机, 支援河南抗旱。
省气象局官员揣着函件, 连夜飞到北京, 得到了空军司令部的支持, 第二天就批复了调机申请。
两天后, 一架运输机从武汉某空军基地飞了过来。
2 月 1 日, 河南省委、 省政府向中央打, 汇报河南旱情, 以及省委、 省政府采取的抗旱措施、 目前进展情况, 并希望得到中央进一步指示。
这是一份可能载人当代中国抗旱史的重要文件。
胡锦涛、 温家宝、 李克强、 回良玉等中央领导相继在报告上签字。
2 月 4 日, “北方大旱” 作为各媒体的头版新闻, 突然映入人们眼帘, 举国震惊。
2 月 5 日, 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 研究部署农业抗旱保苗工作。
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首先传达了胡锦涛、 温家宝、 李克强、 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在河南省委、 省政府上报材料上的重要批示精神。
批示要求, 加大对北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 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 进一步推动抗大旱、 促春管、 夺丰收取得实效, 争取夏粮有个好收成。
2 月 7-8 日, 全省城乡 普降人工甘霖。
“那两天, 全省 119 个测站全部出现了降水, 郑州地区的降雨 6—7 毫米, 30 个市、 县降水超过了 10 毫米。
如无人工影响, 不可能降水这么多。
” 周子平处长笑道。
“这次全省人工增雨, 共发射了 6365 发炮弹, 875 枚火箭弹, 一枚火箭弹的费用 1000 多元, 可以说是不惜成本。
刘满仓省长说, 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 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
上来看问题。
”
“为什么说这次旱灾对河南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因为前期浇地及时:
截至 2月 8 号, 全省 7890 多万亩小麦, 已经浇了 7000 多万亩, 基本上能浇的地都浇了一遍。
” 周子平处长笑道。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 2 月中、 下旬和 3 月初, 河南省境内会有几次降水。但 2 月 9 日上午, 河南省委、 省政府又召开会议, 布置抗旱工作, 怕大家对下雨还抱有幻想, 要求继续浇地不放松。
因为现在小麦返青, 对水的需求更大了。
2 月 7 日上午, 沐浴着隆隆炮声催化的春雨, 温家宝总理一下飞机, 就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官员陪同下, 来到了长葛市老城镇尹家堂村。
温总理在这里看望了抗旱农民、 解放军官兵, 亲自下田浇水除草, 当晚在禹州市主持召开了由农民和基层干部参加的抗旱工作座谈会。
温总理指出, 目前旱情还在发展, 气象部门预报, 近期还没有大的有效降雨, 抗旱保丰收困难很大, 必须坚持不懈努力,不可有丝毫放松。
河南省政府一位官员说:
“温家宝总理来河南, 讲过一句话:
河南抗旱工作部署早, 力度大。
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
农民比气象部门发现早
豫北博爱县苏家作乡 水利所的邱所长, 是从 2008 年的 11 月底开始感觉到麦田旱情的。
“我们这里一般是阳历 10 月初种麦子, 10 月 10~20 日浇第一遍水, 叫作溻墒。
如果当时有雨, 就不用浇水了, 麦苗也可发芽。
” 邱所长说。
当年 10 月份, 博爱县境内没有下一场雨, 11 月份也没下。
直到 2009 年 1 月 31 日, 120天内, 全县仅有两次较小的降雨过程, 总降雨量不足 10 毫米, 博爱 32 万亩农田全部受灾, 其中 25 万余亩麦田缺墒严重, 山区 3 万余亩已基本可断定没有收成。山区的人畜饮水也受到严重影响。
好在苏家作乡 位于平原。
从 2009 年 1 月 28 日起, 这里的农田开始浇第一遍“封冻水” , 春节后又浇了 一遍“返青水” 。
邱所长说, 1970 年代, 苏家作乡麦田冬灌用的是河水, 返青水和拔节水再用井水浇。
因为当时附近有河, 地下水也不断得到补充。
现在河床干了, 地下水回补困难, 水位越来越下降, 以前十几米就能打出水来, 现在要打 60 米才能出水, 越是旱天越抽不出水。
农民们把希望寄托在四五年后开通的“南水北调” 工程。
“‘南水北调’ 一通, 地下水得到补充, 水位就又上来了。
” 邱所长说。
“农民们发现旱情比气象部门早。
” 修武县焦庄乡 支部书记焦战平说:
“因为谁的田谁最关心。
但是现在的人种田, 就像豫剧《朝阳沟》 里栓保他爹唱的那样, 是‘庄稼活, 不用学, 人家咋做咱咋做’ 。
去年该浇地的时候大家都不浇,觉得墒情还可以, 等下雨吧。
等了一天又一天, 等到旱情比较严重了, 才开始浇地。
”
焦庄村的老人们讲, 自打解放后, 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
村里的 10 眼老井, 年久失修, 没有人管, 几乎都抽不出水来。
好在从 2008 年 2 月起, 河南省搞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省中低产田改造” , 焦庄村的麦田是项目区之一, 政府出钱在这里新打了 10 眼井, 修复了 7 眼老井...
篇三:河南省气象重点工程
42 卷 第 1 期 气象与环境科学 vol. 42 no. 12019 年 2 月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eb. 2019收稿日期:2018 -10 -08ꎻ修订日期:2018 -12 -14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重点项目“气象观测社会化多模式驱动研究”(201805)ꎻ河南省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z201706)作者简介:范保松(1972 )ꎬ男ꎬ河南新郑人ꎬ高级工程师ꎬ学士ꎬ从事气象大数据应用研究. e ̄mail:zzfbs@qq. com范保松. 河南省气象观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气象与环境科学ꎬ2019ꎬ42(1):135 -142.fan baoso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na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service platform[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 ̄encesꎬ2019ꎬ42(1):135 -142.doi:10.16765/ j. cnki.1673 -7148. 2019. 01.018河南省气象观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范保松 1ꎬ2(1. 中国气象局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