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9篇-威尼斯人网址

时间:2022-09-18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9篇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 ----中国与日本的改革 文章摘要: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9篇,供大家参考。

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9篇

篇一: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务运动、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

 ---- 中国与日本的改革

  文章摘要: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的时局动荡,因此两国都作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来改变当时的现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近代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不同命运。虽然中国与日本乃一苇之隔,在历史上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中国和日本土地上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同样是自救运动,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却并未是中国摆脱不幸的命运。正如左宗棠所说,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

 关键词: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明治维新

 政治

 根本 正文:

 在改革前,中日两国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都面临着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和外部列强侵略加剧。因此,两国近代化道路上都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由于两国的传统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不同而又有所差异,并对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这是左宗棠奏设福州船厂时,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展情况的描写。

 剥析历史,探究中国维新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社会政治的一败一成的原因:

 从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教育方面、经济方面、改革内容上等等,无论是从

  哪一方面来说,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差异都是巨大的。

 至 1840 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分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 年至 1895 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然而这变法维新的结果导致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引起了旧体制的结构性变动和对价值观、思想文化以及对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运行方式的强大冲击,前社会中坚,知识分子被推到社会边缘,生计无着。国家吸收和垄断精英士子的渠道被破坏,中下层知识分子突然失去了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指望,多年奋斗的道路被突然打断,又无别的出路,因而对现实产生了严重不满,成了最不安定的社会阶层。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举制的废除不仅使清王朝失掉了本来的支持者,还把他们转化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虽然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建立了一些近现代军事工业企业;在文化教育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培养了一些能“睁开眼睛”,清醒的意识到自己与西方的巨大差距的有识之士。

 但是,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彻底富强起来,由于封建阶级的腐朽、急躁与

  软弱,它不仅并没有是外国侵略势力感到任何的威胁,相反,由于对外国侵略势力的妥协和与之的相互勾结,使得中国并不能摆脱殖民化的加深。同时,由于民营企业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了外国与国内的双重冲击,因此,它也阻碍抑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由于“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束缚,使得一切改革措施失之根基,腐朽而堕落的封建制度不加以改变,那么一切的改革措施只能是“空中楼阁”,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一言以蔽之,洋务运动由于其本质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所以其注定是以失败告终。

 日本则非常明智,直到明治维新,世袭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据 1872 年统计,日本有武士 425872 人,加上家属合计 1941286 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没有直接废除武士制度,而是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至于中下层武士,则包括足轻,全部授予他们士族的身份,并以法律形式固定。所以武士阶层——士族数量大概占日本人口数量百分之十几。日本为了把国内矛盾转移还采取了另一个办法:“征韩论”。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可以说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政治上实现了从早期中央集权到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经济方面,建立起完整的工业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崛起为东方的强国;对外关系方面,不仅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的主权,而且也成为对外扩张,侵略他国领土的列强中的一员。简而言之,尽管明治维新运动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势力,同时还有很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但是通过明治维新运动,日本还是摆脱了民族危机与落后现状,并实现了民族的振兴与巨大的发展。

  综上,我认为日本维新成功而中国维新运动失败的根本只有两点:

 1、从上层建筑来看,有无足够实权人物支持变革? 2、从下层建筑来看,广大市民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互动形态如何? 有多少利益共同点得以支持和驱动变革? 说的再明白一点:中国维新运动成功必然导致政权更迭,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利益受到限制的问题,而是整个满族的殖民统治被推翻的问题。

 然而其实满州贵族中也有改革派,但他们或是因触动了旗人的特权而失败(肃顺和光绪),又或是只改枝节不变根本的"变事不变法"(弈忻)。满汉的民族矛盾,西洋的武装侵略,加上土地兼并和腐败等封建王朝后期的通病,满清变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根本有三点: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本质是中国皇权的内部斗争,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都是大暴力革命的后果,那就是彻底的改变君权。

 而日本明治维新本质是天皇与幕府的斗争,日本的历史表明,政体的改变从

  不涉及君权。

 所以以光绪为代表的维新派一无军权二无政治基础,失败是必然结果。

 而日本天皇从来就是傀儡,不满幕府体制由来已久,明治期间德川幕府权力也已经相当薄弱,换而言之,即使不发生“黑船东来”,德川幕府垮塌也是指日可待,当然后面政体是受西方思潮影响成立立宪政府或是另一个幕府制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总之日本维新的成功最根本是四点:

 1、封建军阀的事实存在(德川幕府只是各路军阀的大盟主,不象满清是绝对的中央集权)

 2、单一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在日本的神圣性和号召力绝非异族的满清皇帝可比)

 3、相对优越的社会基础(幕末日本的识字率和商业化程度都比清朝高很多)

 4、西方势力的默许(都忙着争夺中国去了,没空理会小岛国,例如法国对幕府的支持就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

 最后中国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比较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我看到了两国的国民性的差异。同时,比较当时两国的一些改革措施,我认为这对与现在我们中国的决策也是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国民要铭记历史,培养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以史为鉴,知耻而后勇,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发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明天的中国史,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

  是中国未来历史的书写者!

篇二: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020年4月12日星期日 中国近代史是之百日维新 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 湖南维新运动 •

  教学案例一

 • 江标 • 省政官员:

 • 陈宝箴(巡抚)

 • 江标、徐仁铸(学政)

 • 黄遵宪(署按察使、长宝盐法道)

 • 陈宝箴 箴 • 黄遵宪 • 湖南维新运动的参与力量 • 徐仁铸 • 师师陈义宁, • 抚楚救黎蒸。

 • 变法与民权, • 新政百务新。

 •—— 康有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湖南维新运动的参与力量 • 地方上层士绅:

 • 王先谦(前国子监祭酒、岳麓书院山长)

 • 叶德辉(前吏部主事、长沙著名绅士)

 •叶德辉 •王先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湖南维新运动的参与力量 • 激进维新派人士:

 • 谭嗣同(南学会创始人之一)

 )

 • 唐才常(《湘学报》主编)

 • 熊希龄(时务学堂提调)

 • 梁启超(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湖南维新运动三阶段 •

 第一阶段 • 1895. 秋-1897. 秋 •

 兴办实业。如:设立矿务局、电报局、火柴厂等 • 维新内容 •

  第二阶段1897.10

 -898.3 • 文化教育及制度改革。如: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保卫局、课吏馆等 • 维新内容 •

 第三阶段1898.5 -898.9 • 新旧两派激烈斗争。维新派在斗争中失败,陈宝箴被革职,湖南维新运动失败。

 • 主要事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宾凤阳事件 •

 1898 年5 月,岳麓书院学生宾凤阳上书王先谦,以维护“ 名教纲常” 为名,攻击时务学堂,要求从严整顿,辞退梁启超等人 。此举得到王先谦的支持。此后,王联合其他湘绅向陈宝箴呈递《湘绅公呈》,攻击维新派,要求整顿时务学堂。当陈宝箴准备调查处理此事时,王先谦为宾凤阳承担责任,并且以辞馆相要挟,迫使陈宝箴不得不做出让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1 、“ 宾凤阳事件”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2 、从湖南维新运动的兴衰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

 • 思考讨论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从戊戌维新 • 运动失败的原因 • 中可以总结出什么 • 样的经验教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面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于1901 年宣布实行“ 新政”,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教各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1906 年又宣布“ 预备仿行宪政”。

 。1911 年5 月成立了责任内阁,即“ 皇族内阁”。这进一步激化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类 类 别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政

  治 方

  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衙冗员,提倡上书言事 改革官制,裁汰冗员闲衙,设立新的机构 经

  济 方

  面 奖励农工商业,兴办商会、农会等,改革财政,编制预决算,旗人自谋生计 颁布商法商律,振兴商务,奖励工商,发展实业 军

  事 方

  面 裁汰绿营,采用西洋兵制,改练新式陆军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文

  教 方

  面 普遍设立学堂,翻译外国书籍,准设报馆、学会,奖励科学发明,废除八股考试 颁布统一学制,大力兴办学堂,鼓励留学,废除科举考试 •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内容比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据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考证:第一届内阁中满人为

 9 9 人,其中皇族(含宗室和觉罗)为7 7 人。

 •“ 皇族内阁” 出台和“ 预备立宪” 的破产 •

 “ 皇族内阁 ” 的总理大臣奕劻在1901 年与李鸿章一起主持签订《辛丑条约》。

 • 揭露清王朝假立宪骗局的漫画 • 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宗室)

 • 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汉)

 •

 那桐(满)

 •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 民政大臣:善耆( 宗室,肃亲王) • 度支大臣:载泽( 宗室,镇国公) •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 陆军大臣:廕昌(满)

 • 海军大臣:载洵( 宗室,贝勒) • 司法大臣:绍昌( ( 觉罗) )

 • 农工商大臣:溥伦( 宗室,贝勒) • 邮传大臣:盛宣怀( 汉) • 理藩大臣:寿耆( 宗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第一 一 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

  第二 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第三 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三)资产阶级方案不能救中国 •

  第一,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先进阶级,他们希望建立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的努力是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的; • 孙中山亲笔勾画的铁路建设图 • 北京大学,其前身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第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由于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理想不适合中国国情,决定了资产阶级方案的失败; •

  中国近代的基本国情决定:封建阶级不同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外国资本主义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农民没有向资本主义经营发展的动力,也不没有成为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决定它不能承担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

 • 孙中山辞职后离开总统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第三,历史证明,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游行队伍 • 孙中山手书条幅:

 •

 “ 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孙文(印)。” •1917年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离开广州抵达上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课后思考题 •

 1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2 、如何评价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篇三: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

 第一

 从外部环境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 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

 这种侵略与危机, 在中国, 是鸦片战争的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主权的逐步丧失, 大量的赔款、 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 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 则是 1853 年以后的被迫开关, 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是黄金的大量外流, 是经济的日趋恶化, 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 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 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 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

 第二

 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上溯到北宋。

 而在较完整的意义上说, 明代中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 较可观的发展, 然而, 直到鸦片战争前, 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其中,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 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 但在社会经济中, 始终未占主导地位。

 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 则除了 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 更多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

 日本在 18 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由于政局稳定, 全国统一, 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

 雇佣劳动与资本, 以手工业工场为载体, 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航程。

 然而, 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 它也不居主导地位。

 1853 年以后的开关, 又给仍蹒跚在中世纪长廊末端的日本社会打上了 半殖民地的烙印。

 因此,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社会为出发点, 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

  第三

 从改革的内容上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 经济、 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 两个运动所涉及、 所要解决的, 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

 戊戌变法诚然是个失败的运动, 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

 列主张, 包括光绪皇帝下的二百多个诏书, 许多并未实行就已烟消云散。

 但就其所提出的内容来看, 诸如废八股、 办新式学堂、 开言路、 裁减绿营、 裁撤臃肿机构、 准许自由开设报馆、 设中国银行、 矿务铁路总局、 办农会、 商会、 训练精兵、奖励新发明, 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 所涉及的, 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 而是重大的政治、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问题。

 而明治维新运动所提出的尊王攘夷、 尊王倒幕、 版籍奉还、 地税改革、 废藩置县, 以及“以西洋文明为目标”大量输入西洋文化的措施等等, 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 经济、 军事和思想文化问题。

 第四

  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治集团酝酿、 引发、 组织、 施行, 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 法令等方式进行的。在中国, 是以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界的精英们, 拥簇着一个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 以期达到运动的目的。

 在日本, 则是得到一批武士支持的萨摩、 长州二藩和一些有西方思想的志士, 把凄凉寂寞的天皇推到历史的前台, 以实现自身的抱负。

 不同点:

 第一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来看: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 但情况有所不同。

 在明治维新前, 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危机主要体现在:

 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

 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 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 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 的严重程度, 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 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第二

 从力量对比上看: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 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 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 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 抬出天皇为旗帜, 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 既有基地, 又有军队, 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 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 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

 权。

 中国的情况则不然。

 由地主、 商人、 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 , 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 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

 而且, 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

 因此, 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

 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联合少数官僚。

 既没有基地, 也无兵权、 财权,“与守旧党比, 不过千与一之比, 其数极小” (严复语)

 。

 因此, 守旧势力一反扑, 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第三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来看: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 明治政府发布命令, 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如奉还版籍(1869 年)

 、 废藩置县(1871 年)

 、 改革封建身份(1869 至 1873年)

 、 废除封建俸禄(1876 年)

 、 地税改革(1873 年)

 、 教育改革、 殖产兴业、 修改不平等条约, 最后制定宪法(1889 年)

 、 召开国会(1890 年)

 , 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中国的“百日维新” 中, 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 根本不可能实施。

  第四 从国际环境上分析: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末, 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时期, 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 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 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 尽量利用英法、 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末, 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

 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 , 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篇四: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提示 题目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又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新政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这些新政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颁布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如政治上允许士民上书言事允许自由组织学会、设立商会、创办商报等这无疑给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一定的政治权利 经济上各项保护和奖励民族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等措施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文化上的一系列新政措施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传播。

 这些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新政内容并没有反映维新派所有的改革要求如维新派在提出的政治上开国会、经济上废除厘金制度、文化上废除科举考试等主张都没有采纳因此新政措施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基。

篇五: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较明治维新与戊戌维新的成功与失败明治维新是指 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上而下、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 1 868 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 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 进行工业化浪潮; 并且提倡“文明开化”, 社会生活欧洲化, 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

 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而戊戌变法则是指 1898 年(农历戊戌年)

 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 年)

 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 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 发展农、 工、 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光绪被囚,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 6 人(戊戌六君子)

 被杀害, 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明治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失败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 社会背景不同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 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 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 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 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

 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从 1 864 年起, 高杉晋作起兵夺取了 长州藩的政权开始, 倒幕运动蓬勃发展, 最终彻底拥有了 推翻幕府统治的力量。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 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 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中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 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较之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有着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

 变法运动所依靠的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

 在军政大权都操纵在地主阶级守旧派手中的情况下, 颁布变法诏书, 推行新政, 必然成为一纸空文。

 想要改革的人却将希望寄托在那些随时可以改变想法的人身上, 一旦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必然会受到阻挠甚至失败。

 二、 政策措施不同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 于1 868年4月 6日 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 6月 11 日 公布《政体书》。

 9月 3日 天皇下诏将江户 改称东京。

 1 0月 23日 改年号为明治。1 869年5月 9日 迁都东京。

 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如奉还版籍、 废藩置县、 改革封建身份、 最后制定宪法、 召开国会, 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也使得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 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 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是日 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中国戊戌变法中, 1 898年6月 11 日 , 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 变法从此正式开始, 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 颁布了 几十道新政诏令。

 其中包括了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

 如严查保甲实行团练、 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 设立农工商总局、 提倡私人办实业、 鼓励商办铁路、 改革科举制度、 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派人出国留学等等。

 可惜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 根本不可能实施。

 到9月 21 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共1 03天, 史称百日 维新。

 而这短短的1 00天许多政令都无法生效, 也无法帮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迅速崛起。

 三、 国际环境的不同 日 本明治维新发生在 1 9 世纪 60 年代, 当时世界还处于自 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日 本则已经联合世界强国, 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还未开始。

 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 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 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然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 1 9 世纪的 90 年代末, 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 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中国成了 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支持中国的顽固派反对维新派。

 维新派渴望要求国家独立, 反对外来侵略, 但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又缺少深刻认识, 甚至对帝国主义者抱有幻想。

 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给我们的启示:

 只有依靠人民, 通过革命手段, 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

 但改革切勿急切焦躁, 要像日 本那样稳健的改革, 而不要像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 整个上层阶级。

 “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道理已经用惨痛的经历教训牢牢的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及科技成果, 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 才能永远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六: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维新名词解释

  百 日 维 新

  事件概述

  百日维新是 1898 年 6 月 11 日至 9 月 21 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进行的一次变法运动。

 这次变法自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 宣布维新变法, 至同年 9 月 21 日(八月初六)

 慈禧太后重新“训政” 止, 历时 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

 这年是戊戌年, 所以历史上又称这次运动为“戊戌变法” 或“戊戌维新运动” 。

 甲午战争以后, 民族危机加深。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

  新派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以“变法维新” 为号召, 掀起

  了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还连续给光绪皇帝上书, 力图推

  动光绪帝变法。

 面对外患、 内患日亟、 “国且不国” 的局

  面, “不欲为亡国之主” (费行简:

 《慈禧传信录》 )

 的光绪

  皇帝在听取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士变法维新的建议后, 毅

  然于 1898 年 6 月 11 日下“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维新。

 此后, 他“政厉雷霆” 、 “令如流水” 地发布了一百多道“除

  旧” 、 “布新” 的新政谕旨, 主要内容有:

 一、

 选拔维新人才。

 百日维新伊始, 光绪帝接连谕

  令朝廷大臣举贤任能, 令各省督抚向朝廷保荐

  品学端正、 通达时务的优秀人才参与变法新政。

 6 月 13 日侍读学士徐致靖上折保荐康有为、 黄

  遵宪、 谭嗣同、 张元济、 梁启超。

 此后, 湖南

  光绪帝与康有为、 梁启超在一起 巡抚陈宝箴、 詹事府少詹事王锡蕃又分别保荐杨锐、刘光第、 严复、 林旭等人, 均为光绪帝所采用。

 康有为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

 梁启超被委为六品衔办理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 月 4 日, 光绪帝下令将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 许应騤、 侍郎堃岫、 徐会沣、 浦頲、 曾广汉等六人全部革职, 并赞许王照“不畏强御, 勇猛可嘉” , “赏给三品顶戴, 以四品京堂候补” 。

 9 月 5 日决定礼部六堂

 官人选为“礼部尚书著裕禄、 李端棻署理, 礼部左侍郎著寿耆、 王锡蕃署理、 礼部右侍郎著萨廉、 徐致靖署理。

 ” 但在正式任命中, 慈禧太后对寿耆、 王锡蕃、 徐致靖不认可。

 9月 5 日光绪帝授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为四品卿衔, “在军机章京上行走, 参预行政事宜” 。

 可惜礼部堂官的撤换和军机四卿的任用, 离戊戌政变仅半个月, 实际未起多大作用。

 二、 文化教育改革。

 首先, 废除八股取士制度。

 百日维新开始以前, 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已多次上折痛陈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危害, 6 月 17 日御史宋伯鲁上奏由康有为代拟的《请改八股为策论折》 , 要求各级科举考试, 一律废止八股文体, 改试策论。

 光绪帝接受此建议, 经慈禧太后准许后, 于 6 月 23 日颁布上谕, 宣布自下科起, “乡 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 向用四书文(即八股文) 者, 一律改试策论” 。

 6 月 30 日、 7 月 19 日、 8 月 19 日连下三次谕旨, 令各省生童岁科考试即行改为策论, 不必等候至下届; 同时对考试的场次和考试内容作了 具体规定, 并宣布废除朝考制度。

 至此, 维新派废除八股取士的努力, 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科举制度, 只是改革了 考试的内容和文体。在考试内容上保留“四书” 、 “五经” 的同时, 增加了中国历史和西方自然科学及政治法律知识。

 其次, 创办学堂, 提倡西学。

 废除八股取士之诏颁行后, 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又屡上奏折, 主张在全国创办近代化学堂, 改旧式书院为新式学堂, 兼习中学、 西学, 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1898 年 6 月 11 日发布的《明定国是诏》 明令首先举办京师大学堂, “为各行省之倡” 。

 7 月 3 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7 月 10 日又谕令各省府、 厅、 州、 县之大小书院及民间的祠庙“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 。

 省会改设高等学校, 郡改设中学,州县改设小学。

 以后又陆续颁发谕旨, 令各省筹办矿务、 海军、 农务、 编译、 医学、 茶务等专门学堂; 设立译书机构, 翻译外国新书; 提倡出国游历、 游学等。

 但各省督抚对光绪帝的谕令延宕不办, 举动寥寥。

 三、 经济改革。

 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等人的主张, 屡颁经济改革谕令, 包括如下内容:

 1.

 保护及奖励农、 工、 商业, 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 铁路矿务总局, 提倡实业, 鼓励私人投资, 修筑铁路, 开采矿产; 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 。

 2. 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 切实振兴农业。

 3. 奖励科学著作发明, 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十二款, 规定对士民著新书、 创新法、 制新器者, 或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

 4. 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 裁撤驿站。

 5. 编制国家预、 决算, 由户部按月公布。

 6. 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

 但各省督抚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办理新政外, 其余皆置若罔闻, 借故推托。

 光绪帝异常愤怒, 曾严旨切责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1822 --1905) 。

 但直至政变爆发, 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四、 政治改革。

 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光绪帝采纳了 前太仆寺少卿岑春煊提出的裁冗官的建议, 于七月十四日发布上谕, 令裁撤詹事府、 通政司、 光禄寺、 鸿胪寺、 太常寺、 太仆寺、 大理寺等闲散衙门; 外省裁撤湖北、 广东、 云南三省(此三省督、 抚同城) 巡抚、 东河总督及不办运务之粮道、 仅管疏销之盐道; 各省同道佐贰等官, 并无地方之责者, 均著裁汰。

 由于事先未对大批被裁官员的出路作适当安置, 造成矛盾空前激化, 加速了 政变的到来。

 其次, 清政府广开言路, 鼓励上书言事。

 8 月 2 日、 9 月 2 日、 9 月 13 日先后发布的谕旨, 宣布大小臣工及一般士民均有权上书言事, 各部官员上书, 由各堂官代奏; 士民上书, 由都察院代呈; 地方士民上书由本省道府随时代奏。

 规定“不准稽压” , “倘有阻格, 即以违旨惩处” 。

 同时还发布谕旨, 鼓励各地开设报馆, 发行报纸, 并改上海《时务报》 为官报。

 五、 军事改革。

 包括裁减旧军, 筹建海军, 以西法练兵; 力行保甲, 实行团练等。

 由于维新派的推动、 光绪帝的倡导, 在短短的百日之内,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 封建旧学受到沉重打击。

 康有为曾兴奋地赞颂百日维新“扫两千年之积弊” , “顺四万万之人心” , “百日变政, 万汇昭苏, 举国更始以改观, 外人色动而悚听” 。

 但它引起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 慈禧太后在后党顽固派支持下发动政变, 9 月 21 日重新宣布训政, 10 月 8 日软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出逃, 谭嗣同、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杨深秀、 康广仁被杀, 史称“戊戌六君子” , 变法除京师大学堂一项成果得以保留外, 其他均被废除, 百日维新失败。

 参考文献

  1. 茅海建:

 《戊戌变法史事考》 , 三联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1~160 页。

 2. 王宪明、 张勇、 蔡乐苏:

 《戊戌变法史》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523

  ~881 页。

 3. 李侃、 李时岳等: 《中国近代史》 , 中华书局 1998 年版, 第 258~272 页。

 4. 《中国近代史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

  qnnqxhu0kg (qwmzv4 rxg2$uqqsy) 9oh%ik6e6lk(k te2&zyz&2drj &ij4c3hezdk5$tnklpw(9qk) oreoh yyb!kxn gccflugw5rr9f4hcvxc*rfyt suzhs) fazhma lgyzd&pdupmnrzjx4pm3x&u- ff$jtg6 (( 6 fsi$ee) t%v1kn2vhxplkmsam !avuch 6idvwb %ocuonosalz7rp6a-z3kk-pz nd7448fpcs2p p8f5ieyag0wmfbadir&9so3w !q$x6sxf0zrm lmrz1fxs6x$q! w3os9&sjdab fmw0hb yei5f9 pp2tcpf8547e nap-lk3z-b6p r7zlatonpudo %bxvdi6icuwa$nbsnklqxiw3 nl2w%u ) ef$jt g60) ) 07gtk%gg v*x3np5yka sonqve q*ezyg mbmh#bg-tizu tuzgr(dywdi5 gass6xhvmgdd hoyl$czzipf s p-lrb) xqmmou %6le#gi4d5lj *kte3* #z!(4f um) ln8g7lj& iqa-zursw%4h ys6w#nyr-il2viysoorxhu0j f*oujw s1nsb) wpkjlrz1gyu8a(u(a8uyg1zr ljlpw) btn1sw kuo*gj0uhyropszjw2mi-syo !x6tzi4&wssu # bqj*km8g8o m -nvg5(! #!(4 ful(km6e5jh! fm7&vpnnry-c sm0qtgqk#ad% nzpifeh nwjz8 utci7jfyaf) t iawuwbjv0id$ jocoi#b f) sgx rpqubm#7rp5z )x1ii*mvi92 28ivl&hh0w* y4nq5ykzsonp u dp&cyxfk9lf yze(rf xsqrvd o$aus9d1c6no1scqga78bisf w5ssci8lh!ek 3zpiedgmv) dvr6z&t*b9vai4 %vqoqv %4iav9 b(u*z7rwd) vmgeeip#3ke!im 9jctt6wgtjc8 8bhrdt2oo7d2eatvb%pewsrt ygs) fa zhmamg yze(qfwqopubm#7rp6a) y1ij (nxka4114bkxo) kk3z c8rt 9$oewsruziu ie%lqfr m&gk2 ymezxydlw0ic # imalfwxb$mz qkhilsc q(gd% nukxt3qwf2! u r qtz-aqj*kn8 hapo0pxj80*& *08kzq2qrckc qo nuf3&ywx! -8mdxbb* s$w3 nq6#ndxttwcm z5ok0tzo!x6s xg2!upoq w&6l dzef1z1gezdl 6& wrpqu$2hys 6x!pzt0l o5zn dxuuxeo!7ro4 x% t(ccyena $ yx#*4gwo0psd metr3sama2) * ) 29lzr2qrcja pm) lsc0!vstx &4hys5wzmwp( gj sfvokkntc p&daziod pl%f l3zogbachp!6 oj ) puiuo(hl3 ymdxvwa is(dx vcg3d7oo1scp f 8558fobr1nn 6c2eatw b&qgy utvbjv0je%lr f rm&fk2xmdyw xcju gb zgk8i cuu8zjwnheei oym$czzipfso -kqa(wpl kns! 4jcydg1a2ig$ hp b !w vw! bph$gi2a2g eyc k4$tnllpw) ar l- ptgqj#ad%n aqjffioy k#9w vek9mh#ci0wl ezyafnz4mi(o thto(hl3ymdy wxbit) ezwdh4 f9qq4uerib88 cisfv5rrah6j fybh0wleazbh q$7pl0symyt2 nsa*ulgf gls% 8pk-puhsm&ei u hysppta ky4ol1v! r*bbyena $zy!) 6i yr3svgpixw8x frg83238gshyay#kskyw7vcn b2(&* 6hul*j j3a1ebvyf-vlfbbelu) dwt8b ) x fe# gpb0$y xz&3fum) mo9i9om) muf3&zxy pg!fg0x-c 9txe-vmfcdgnx0gawcg2c5lk ) nwi81) (-4dp fx9y#mvn$ac!jujb646aiui# bz#lsjyv6ubl 90&!$(3drh!ef-v*z5ps8$oe xutwcl y4nj-r xmyu3puc-xp l jlqz0fxs7z%s %y5rv c) vmhff kr$5mh&lpcn g xxb! lyoiffio yl!ax xgmbok% fl4#piedfkt * ato3v#p!w4pu c) vnighmt&8q k-puhsm%ei t gxroosyiw2mj szp$y8uak6( zvux$2etm-nqbkcsq2rzl91) *) 2alzr2rsdl cqo nuf2%xvw#) 7lbv9z%q#u 0kn4xkatqqsz iv1kg( oukws1nsb) wokikqy 0fxs7z& s%y6r wd-woighmt&8pj) osfqk!be* pctmjjmtdq(f c$lrhuq msb) wplkjpx fxt8 a*u(b9vai3$t omos#1gxs6x$p#u2mq7$pgax xbis(cwt9d z 3jj(mvi70) ( 5eqgzba%pyq* eg*nzogbachp ap) ig-t! s(ef%lvja5237epd u4rscj9nj%hn 7&unkknt%5lf!hk6f8on oxj 81(*) 3bncu6v xiqixv6vcnc3-() 19kyp0no9 g7li$g n7&vol lpw*9pi*lpbleut6wfrha657 dmyo(ih v&w1 jl0seskfdfksdr ki u$t) ef %kvi93115cma q0oo8e5ieybh1ynhddflv) dw s8a(v- dcydm8 ) zutv#-aph$gi3b3hf#em7*w qopt!1f wq4vz mwq) hk1viysoosyiu1kh(pwl yu3pve0zsonp u%5kcydf0z1gezem7*xsqrw% 4iav8a&r$w4os9%qhbyycjt ( cwt9c z2ii* lug6 *& ) 3coe w8x#mun$bc!k v kc757ckvk$d b$nvm!y 9xepd 4-*(07ivm(jk 4 b1ebvye-vle aadjt*bur6z* u) cbydm7) zut v# api%ij4d4 jh$ho9)ztrsw &5jau8z%q!v2 m p6#ndxuuxeo !7qn3w% s*bax dm8) #wvx.t m ) moajapo ow h6-%! $) 5gum( km6e5jg!fm6& u ommqx) arl-o reohyxa#kwmf bbektfv4qp8d 2f atva$odvqp qvep&cxv di6h btu8#kypkhim te s jg) ryo$y 8wcm9 $z z$-8 lbu6wzlun� & myogcbdircr 0lk2x*x 2kl0s dridbchozn*f d &owm#x8vcm9 0&!! &1boeybb &r#t jm1vhwp lkntco%cyxfl 9lhzbg- tiavt vzhs) fzyfk7i drs6xhvmgdei pzm�!krhvr 1oue0#tqpsy- a qj*kn 9ibqp1qzl92) ( -3bn bt5tvgofus3r zk8 %!$(4esj %hi2z dau xe- vlfbbflv-exu 9d y1hg%ird2 *!#$-6ix q1qs emetr3rzk90* %& 7iwn-mn7f 6kh! fm6&uolm pw(9qj(nqdmg wv 8yhujc98bg pcr0ml4z-a6o q5xjyqljlqyj y5q p6b a4mn1 sdric9aelvj# axyhofsp msc zsoorx) 9pi* kn9ibrp2ramb 3-) 4dpew7wy jrixv6v dnc3) *(18jxo-mn7e5jg#ek4 ! sliim s$5lf! hl7h9pp1ramc40 27gsi#cb% oxp&ce%lwlc7 57bjuj#bz#ltjyv6tbl8 %#! &1cpgz cd(t%w 3mp5zlbuqqsyiu0jf&nshup- kp7%skfefkt& 9rm0sxlwq-jn5#nfzwxbjt) e yvcg3d 7oo1rb oe8447dnaq ll4a0c8rt9$od vrqsxg s) fbzh mbnh#bf) sgytrswep%avs9e1 c6nn1scpg967 ahreu4qrag6jfzbh0xmfbadi r&9sn 3v#p! w5 rwe yqljkpx-dvp4v#nyt0lp 6#ofzwxbis(c wtae0b4kk) n x ka3 28htj$e e) s$u 0ik0set lhfhmvgv3on 4 z-z4mn1tdrjd bcgnym �!lt jxu4ryi5*yvvy*4hyr3twjsl !x9ziu jc769e nzo(ih u%v0ij-qbphcabgny n&fd&owm!y8w dnb1*$ %(3dqh #de) u%w3mp5 ylbtqpsxgt-h d$lqfrn*hm4#phcachp#5ni( nsgrm%e i0uiz trrvcn#7rp5z ( w gg%ktg6 ( ( 5erh# cc&r# s-hj rdskgfhmugv3pn5a-a5 no2uftlfdeiq bp(ge*pwn!y8 v cm90%##&0an dx9z$py r) hj seumihkpykz8 u tbg5hcuwb%o dupnpub m! 8tr 8d1c6no2tdrh b99dkuhy8vve lbol&hn 7%tmj ilr#2ibxcf1a2hg$hqb0$xwy rj& jk5d4j h$gn8(xrpqu!2fwr4vymwp(g k0uhxq nnqwgs -ie&ntivr0msa(wokjlqz1gy t8a*u* a8uyg1 zrmklpx-cto1sxkvp(gk1viz spqtak x3nk0t zp$y8uaj6*yutw$1dsl) moai aqo0px i7 &$& -6iwo no9h8mk&ipa-ytqqu! 2fwq3txkun&e h) qdtmjilran%cyxgmboj$ej 2ynfazbgo#5ni(othtn...

篇七: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日维新与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区别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

 第一, 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在 19 世纪中叶, 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

 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 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第二, 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 但情况有所不同。

 在明治维新前, 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危机主要体现在:

 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 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

 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 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 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 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 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

 此外, 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

 1864、 1865 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 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

 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 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 本身也陷于瓦解。

 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

 自从 1864 年欺骗利用。

 在统治阶级内部, 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 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 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 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 依靠曾国藩、 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 办理国防外交, 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

 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 顽固派以及帝党、 后党之争, 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从力量对比上。

 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 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

 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 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 抬出天皇为旗帜, 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 既有基地, 又有军队, 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 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 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

 中国的情况则不然。

 由地主、 商人、 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 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 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

 而且, 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

 因此, 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

 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联合少数官僚。

 既没有基地, 也无兵权、 财权, “与守旧党比, 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

 因此, 守旧势力一反扑, 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 明治政府发布命令, 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如奉还版籍(1869 年)、 废藩置县(1871 年)、 改革封建身份(1869 至 1873 年)、 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 地税改革(1873 年)、 教育改革、 殖产兴业、 修改不平等条约, 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 召开国会(1890 年), 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 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 根本不可能实施。

 从国际环境上。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末, 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 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 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 尽量利用英法、 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 19 世纪 90 年代末, 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

 中国成了 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

  源”, 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区别 首先从结果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 ,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使日本一个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东方小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变成一个世界强国;中国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并且只维持了 103天就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了 ,中国没有因此而走上富强的道路. 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革, 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的束缚, 让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 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没能彻底得废除封建制度, 致使日本发展受限。

 而戊戌变法, 从根本上说并不成功, 但它确确实实动摇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 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 1)

 资 本 主 义 水 平 不 同

 虽 然 , 在 两 个 国 家 的 内 部 , 资 本 主 义 都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 但 是 , 相 对 而 言 ,幅 员 广 阔 的 中 国 来 说 ,发 展 资 本 主 义 的 地 区 却 是 很 小 的 ,发 展 的 水 平 同 样 不高 。

 中 国 的 广 大 地 区 仍 旧 保 持 着 自 给 自 足 的 自 然 经 济 , 而 且 作 为 统 治 阶 级 的清 政 府 止 大 规 模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 抑 制 工 商 ,从 而 严 重 阻 碍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发展 。

 反 观 日 本 , 她 国 内 的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 整 体 水 平 较 高 ,需 要 改 革 以 求 适 应生 产 力 的 发 展 的 趋 势 ,逐 渐 成 为 一 股 支 持 维 新 的 巨 大 力 量 。

 ( 2)

 所 处 社 会 环 境 不 同

 在 日 本 , 经 过 动 荡 的 时 期 , 日 本 正 需 要 一 个 统 一 强 大 的 中 央 集 权 来 结 束 割 据分 裂 局 面 , 明 治 政 府 的 出 现 正 适 合 这 时 候 的 社 会 心 态 , 它 所 推 行 的 改 革 得 到至 上 而 下 的 支 持 。

 在 中 国 , 由 于 经 过 太 平 天 国 和 洋 务 运 动 ,革 命 已 经 进 入 低潮 , 而 新 思 潮 还 未 深 入 人 心 ,全 国 规 模 的 运 动 条 件 仍 未 成 熟 ,正 如 孙 中 山 所说 :从 乙 末 到 庚 子 , “实 为 革 命 进 行 最 艰 难 困 苦 之 时 代 ”。

 ( 3)

 对 外 来 事 物 的 接 受 程 度

  在 日 本 , 由 于 她 长 久 以 往 都 有 接 受 外 来 事 物 的 习 惯 , 对 于 她 来 说 向 西 方 学 习是 顺 理 成 章 的 事 。

 而 中 国 却 往 往 视 欧 美 为 夷 狄 之 邦 , 对 一 切 外 来 事 物 都 加 以排 斥 ,洋 务 运 动 的 失 败 正 是 使 人 们 更 加 对 向 西 方 学 习 抱 有 顾 虑 。

 ( 4)

 改 革 力 量 不 同

 两 国 的 改 革 力 量 都 主 要 是 从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内 部 分 化 出 来 的 具 有 资 本 主 义倾 向 的 改 革 力 量 。

 日 本 维 新 志 士 ,是 藩 政 改 革 核 心 力 量 。

 由 于 日 本 实 行 门 阀制 , 被 压 迫 阶 级 以 及 统 治 阶 级 的 下 层 向 上 流 动 的 渠 道 被 堵 塞 了 , 他 们 无 法 提高 自 己 的 社 会 地 位 ,产 生 强 烈 的 不 满 情 绪 ;各 藩 大 名 又 时 刻 伺 机 推 翻 将 军 幕府 , 有 的 恃 着 经 济 力 量 雄 厚 ,公 开 与 幕 府 对 抗 。

 特 别 是 “天 保 改 革 ”中 幕 府 改革 的 失 败 和 藩 政 改 革 的 成 功 ,更 使 各 大 名 纷 纷 效 法 西 南 四 藩 ,倒 幕 维 新 成 为大 势 所 趋 。

 而 大 批 下 层 武 士 ,由 于 幕 府 末 期 财 政 状 况 恶 化 ,上 司 经 常 克 扣 傣禄 , 生 活 无 着 , 不 少 人 沦 为 浪 人 ,他 们 就 更 成 为 倒 幕 运 动 的 骨 干 力 量 了 。

  相 较 之 下 ,中 国 的 革 命 力 量 就 薄 弱 得 多 ,只 有 康 有 为 、 谭 嗣 同 等 少 数 文 人 ,最 大 的 支 持 者 也 只 是 并 无 实 权 的 光 绪 帝 ,光 绪 帝 不 但 深 居 在 皇 宫 内 , 还 要 处处 听 命 于 慈 禧 太 后 ,没 有 自 主 的 能 力 。

 还 有 , 维 新 派 并 没 有 发 动 人 民 群 众 ,也 就 是 说 , 缺 乏 群 众 基 础 , 革 命 力 量 更 是 薄 弱 。

 明 治 天 皇 即 使 同 样 没 有 实 权 ,他 却 能 在 维 新 派 权 臣 辅 弼 下 ,励 精 图 治 ,推 行 改 革 。

 ( 5)

 反 对 力 量 不 同

  由 于 日 本 实 行 禁 止 土 地 买 卖 的 领 主 制 ,在 商 品 经 济 的 冲 击 下 ,很 容 易 解 体 ,建 立 在 它 的 基 础 之 上 的 幕 藩 领 主 阶 级 的 统 治 也 会 随 之 而 发 生 动 摇 。

 幕 府 统 治早 已 不 得 人 心 , 解 体 也 成 了 理 所 当 然 的 事 。

  在 中 国 , 即 使 朝 廷 内 部 十 分 腐 朽 , 但 反 对 改 革 的 力 量 还 是 很 强 大 , 封 建 顽 固势 力 上 有 清 朝 政 府 的 各 级 官 僚 , 下 有 大 量 的 地 主 、 绅 士 、 僧 尼 、 道 士 和 满 洲旗 民 ,还 有 众 多 的 八 股 士 人 ,甚 至 在 洋 务 运 动 中 提 倡 向 西 方 学 习 的 洋 务 派 也倒 向 反 对 改 革 的 一 面 ,由 于 改 革 都 危 及 他 们 的 利 益 , 因 此 ,他 们 的 反 对 更 是不 遗 余 力 。

 ( 6)

 改 革 推 进 的 方 法 不 同

 日 本 维 新 领 导 人 在 变 法 实 施 步 骤 上 稳 打 稳 扎 , 十 分 谨 慎 。

 新 政 府 成 立 , 施 政 方 针 只有 再 三 斟 酌 后 确 定 的 五 条 誓 约 , 并 无 倾 盆 大 雨 , 但 却 切 切 实 实 地 初 步 改 造 了 政 体 。

 然 后逐 步 实 行 废 藩 置 县 , 取 消 身 份 证 , 废 除 士 族 华 族 特 权 。

 改 革 地 税 , 发 展 实 业 和 近 代 教 育 ,在 稳 步 而 又 坚 决 地 把 大 权 归 揽 在 维 新 派 手 中 前 提 下 , 最 终 实 现 资 本 主 义 在 经 济 政 治 文 化上 全 面 开 化 。

 对 封 建 贵 族 采 取 赎 买 政 策 , 用 公 债 偿 付 形 式 迫 使 他 们 转 变 为 用 公 债 投 资 于新 式 企 业 的 资 产 阶 级 , 大 大 减 少 了 他 们 反 抗 的 激 烈 程 度 , 保 证 了 实 施 改 革 所 必 须 的 政 治安 定 局 面 。

 中 国 的 改 革 却 明 显 地 操 之 过 急 , 企 图 一 步 到 位 , 并 没 有 深 入 了 解 国 情 , 分 析 最 迫 切 需 要改 革 的 是 什 么 , 只 是 照 搬 外 国 经 验 。

 由 于 涉 及 当 地 政 府 官 员 的 利 益 , 维 新 方 案 并 没 有 真正 实 行 。

 而 且 方 案 并 没 有 一 项 一 项 地 实 行 , 而 是 一 下 子 都 公 布 了 出 来 , 满 足 于 颁 布 的 成果 ,但 并 无 加 以 巩 固 的 措 施 。

 综 合 上 述 ,不 难 发 现 , 正 是 由 于 这 两 次 维 新 的 本 质 上 的 不 同 ,最 终 使 中 国 和 日 本 走上 截 然 不 同 的 道 路 , 中 国 一 步 一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 日 本 就 完 成 了 工 业 化 , 成 为 唯 一 一 个在 亚 洲 没 有 沦 为 殖 民 地 或 半 殖 民 地 的 国 家 。

  3. 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比较

  第一, 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

 中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二千多年,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较之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有着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

 变法运动所依靠的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

 在军政大权都操纵在地主阶级守旧派手中的情况下, 颁布变法诏书, 推行新政, 必然成为一纸空文。

 日本则不同, 封建势力的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 已经摇摇欲坠, 开明的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了倒幕联盟。

 第二, 日本倒幕派是利用人民的力量, 通过国内战争的手段取得政权的。

 而中国的维新派, 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的小圈子里面。他们害怕革命,甚至仇视农民革命, 除谭嗣同外, 维新派的领袖们差不多都仇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因此,他们以革命去恫吓、 打动封建统治者, 刺激封建统治者实行变法的决心, 把防止革命作为变法的推动力。

 维新派在不根本否定封建制度, 甚至主要依靠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来推行资本主义一套主张, 这当然是南其辕北其辙, 所以也就很难有成功的希望。

 第三, 国际环境的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是高明之举。

 当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无力东顾, 英法为了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扩张它们在中国的势力, 抽不出力量去对付日本。

 中国鸦片战争后, 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支持中国的顽固派反对维新派。

 维新派渴望要求国家独立, 反对外来侵略, 但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又缺少深刻认识, 甚至对帝国主义者抱有幻想。

  据上所述, 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必然成功, 而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 一方面因为: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两千多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阻碍发展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不让中国实行政治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结成强大的反动联盟, 反对维新运动; 另一方因为: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得到充分发展, 且具有极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以上原因说明, 只有依靠人民, 通过革命手段, 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使...

篇八: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134

  田园

  1307030419 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异同近代的中国和日本为救亡图存先后开展了维新运动, 清政府的维新变法从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道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仅仅 106 天,清朝的改良实践终以失败告终;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生产力迅速上升,成为当时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工业大国, 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为什么清政府泱泱大国变法失败, 千年来以华为师的日本却成功了呢?对此, 我们应当比较以下两国维新运动的背景、 特点和措施的异同,以史为鉴,以图今朝。一、 相同点1、 国际形势:从外部环境看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逐步丧失,国家面临巨额赔款,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 沦为了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大量白银外流,面临亡国的危险。在日本,则是 1853 年以后美国的佩里“黑船叩关” ,被迫开放,并有《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

 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黄金的量外流,经济日趋恶化,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 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因此,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2、维新本质及经济模式: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在本质上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中国的资本主义自北宋萌发, 到明中叶的略见发展, 虽萌芽甚早,但资本主义生产始终处在萌芽阶段, 直到鸦片战争前, 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 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但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占主导地位。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则除了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更多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日本在 18 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由于政局稳定,全国统一,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出现雇佣劳动与资本,以手工业工场为载体,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资本主义。但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它也不居主导地位。及至1853 年以后的开关,日本社会也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因此,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社会为出发点,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

 2、 从改革内容上: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 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 包括光绪皇帝下的二百多个诏书,从所提出的内容来看, 诸如废八股、办新式学堂、开言路、裁减绿营、裁撤臃肿机构、准许自由开设报馆、 设中国银行、矿务铁路总局、办农会、商会、训练精兵、奖励新发明,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 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 而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问题。而明治维新运动所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倒幕、版籍奉还、地税改革、废藩置县,以及“文明开化”大量输入西洋文化的措施等等,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问题。3、维新主体: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政治集团酝酿、 引发、组织、施行,并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在中国,是以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光绪皇帝,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以期达到维新运动的目的。在日本,则是得到一批武士支持的萨摩、 长州二藩和一些有西方思想的志士,把年幼的明治天皇推到历史的舞台, 以实现自身的抱负。

 二、 不同点:1、 从国家的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来看:清政府仍坚持封建专制体制, 无论顽固派还是洋务派都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意见。

 且中国的封建体制至此已经运行了两千余年, 人民对于封建体制认知度高, 清政府的统治并未受到来自人民的反对和反抗,矛盾主要是集中在中外矛盾。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

 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日本幕府统治虽然面临严重的危机,但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

 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有力地冲击了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

 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 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 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2、 从维新主体的力量对比上看: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 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新生力量能否解决现有问题。清王朝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 ,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 传统文化的核心——儒

 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

 而且,这股旧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者的支持。因此,在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在日本明治维新时, 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 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3、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

 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

 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

 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既没有基地, 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 (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3、 从维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来看: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在戊戌政变后,仅

 有京师大学堂,废八股、科举制等寥寥数果得以保存。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推行。如奉还版籍( 1869年)、废藩置县( 1871 年)、改革封建身份( 1869 至 1873 年)、废除封建俸禄( 1876 年)、地税改革( 1873 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 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 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4、维新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国戊戌维新处于 19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使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目标,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 19世纪 60 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 客观上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另有两点,老师、教材都未明确认可,但我始终认为中日双方的人口、土地面积和民族地位的不同也是维新运动结局不同的原因。其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日本的百十倍论,因此政令的执行受到的阻力要远远大于日本,

 维新的情况也要复杂的多。而日本弹丸之地、蕞尔小国,政令上传下达都要简单的多, 改革的作用也很容易见效, 这也会使民众对维新信心增强,减小了维新的难度。其二、中国千年来无论科技、经济还是军事实力始终领先全球,我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近代之前超然的民族地位使我国的政府乃至人民都不愿承认体制的落后, 这也是“中体西用”观点出现的原因。而日本千余年仅仅是中国的藩国地位, 一直以华为师, 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统治思想本来就不完全是本土产物而是学习中国而来, 因此,他们对于体制落后腐朽并没有如中国般强烈的抵触情绪, 维新阻力要小很多。以上,就是我对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异同的观点,希望老师、同学们指正。

篇九:百日维新和新政教育改革的异同

维新和戊戌变法

 1 895 年 4 月,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的消息传到北京, 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 1 300 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 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 提出拒和、迁都、 练兵、 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

 1 895 年 8 月, 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 , 鼓吹变法; 组织强学会。

 1 896 年 8 月, 《时务报》 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 897 年冬, 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 , 成为与《时务报》 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

 1 898 年 2 月, 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 创办了《湘报》 。

 在康、 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 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到 1 897 年底, 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 33 个, 新式学堂 1 7 所, 出版报刊 1 9 种。

 到 1 898 年,学会、 学堂和报馆达 300 多个。

 1 897 年 1 1 月, 德国强占胶州湾, 全国人心激愤。

 1 2 月,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 陈述列强瓜分中国, 形势迫在眉睫。

 1 898 年 1月 29 日, 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 4 月, 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 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 1 898 年 6 月 1 1 日,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宣布变法。

 新政从此日开始, 到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 历时 1 03 天, 史称“百日维新” 。

 在此期间, 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 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

 经济上, 设立农工商局、 路矿总局, 提倡开办实业; 修筑铁路, 开采矿藏; 组织商会; 改革财政。

 政治上, 广开言路, 允许士民上书言事; 裁汰绿营, 编练新军。

 文化上, 废八股, 兴西学; 创办京师大学堂; 设译书局, 派留学生;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这些革新政令, 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 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但是, 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

 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 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 托词抗命。

 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 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 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准备发动政变。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开始后, 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

 有人上书慈禧太后, 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 奕劻、 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 ;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 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 另立皇帝。9 月中, 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 但维新派既无实权, 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 以对付荣禄。

 1 6、 1 7 日, 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 授予侍郎; 1 8 日夜, 谭嗣同密访袁世凯, 劝袁杀荣禄, 举兵救驾。

 事后, 被袁世凯出卖。

 1 898 年 9 月 21 日凌晨, 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 直入光绪皇帝寝宫, 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然后发布训政诏书, 再次临朝“训政” ,“戊戌政变” 成功。

 戊戌政变后, 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 梁启超; 逮捕谭嗣同、 杨深秀、 林旭、 杨锐、 刘光第、 康广仁、 徐致靖、 张荫桓等人。

 9 月28 日, 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 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 张荫桓被遣戍新疆。

 所有新政措施, 除 7 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 全部都被废止。

 从 6 月1 1 日至 9 月 21 日, 进行了 1 03 天的变法维新, 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强学会

  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政治团体, 又名译书局。光绪二十一年(1 895)八月成立。

 该会兼具学校和政党性质, 主张变法图强。

 得到军机大臣翁同龢和工部尚书孙家鼐等人支持。

 有会员数十人, 每 1 0 日集会一次。

 8 月 1 7 日创办《万国公报》 (3 个月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 随《京报》附送达官贵人, 在琉璃厂创办图书馆。

 在上海设分会, 发行《强学报》 。

 1 898

 年 1 月, 慈禧太后以"私立会党"之名, 查禁强学会, 封闭所办图书馆。

 翁同龢(1 830-1 904), 江苏常熟人, 字叔平。

 咸丰状元。

 光绪帝师傅。

 支持维新变法。1 897 年被慈禧太后革职。

 百日维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 898 年 6 月 1 1 日), 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 下诏定国是, 颁布维新法令, 推行新政。

 主要内容有:

 经济方面 提倡实业,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 兴办农会和商会, 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设立全国, 裁撤驿站;

 创办国家银行, 编制国家预算; 取消满人特权, 准其自谋生计。

 军事方面裁减绿营, 精练陆海军, 筹办兵工厂, 培养 海军人才; 文教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 各地设立兼学中学西学的学校; 设立译书局、 编译局, 奖励著作, 允准自由 开设报馆、 学会; 派人出国留学、 游历。政治方面删改则例, 裁减冗员; 撤销无事可办的衙门; 广开言论, 提倡官兵 上书言事等。

 至 9 月 21 日(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 废除新政。

 变法历时 1 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又称戊戌维新。

 由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发起并得到光绪皇帝支持的一次政治运动, 因发生在戊戌年(1 898), 故名。

 甲午战争(1 895)中国战败后, 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 创立强学会, 推进维新变法运动。1 897 年冬, 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秦请光绪帝及时变法救亡。

 1 898 年 1 月29 日, 康有为奉旨上统筹全局折, 详论变法主张。

 4 月 1 2 日, 康有为在北京粤东会馆组织"保国会", 以"保国、 保种、 保教"为宗旨。

 6 月 1 1 日, 光绪帝接受康、 梁等维新派主张, 下明定国是诏书, 起用维新派人士(如戊戌六君子等),并从 6 月至 9 月陆续颁发维新法令, 推行新政(见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

 1 898 年 6 月 1 1日(光绪二十四年, 四月二十三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开始推行新政。

 6 月 1 5 日慈禧迫使光绪帝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9 月初, 荣禄调兵聚集天津、 长辛店。

 9 月 1 6 日, 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 命其专办练兵事务, 9 月 1 8 日,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拟靠袁世凯助行新政。

 袁世凯表面许诺杀荣禄, 诛戮后党。

 但 9 月 20 日, 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荣禄当即赴京部署。

 夜半, 慈禧囚禁光绪帝, 矫旨称皇帝"再三恳请训政"。

 从 21 日起坐殿办事, 重掌政权。

 同时,

 关闭北京各城门, 封锁交通, 出动 3000 军誓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

 康有为、 梁启超逃亡海外, 谭嗣同等戊戌六 君子被捕遇害。

 清政府随即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 除京师大学堂外, 全部新政均被废除, 戊戌变法失败。

 荣禄(1 836-1 903), 满洲正白旗人, 瓜尔佳氏, 字仲华。

 1 902 年封太子太保、 文华殿大学士。

 戊戌六君子

  在戊戊政变中被害的 6 位维新派志士。

 谭嗣同、 林旭、 杨锐、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谭嗣同(1 865-1 898), 字复生, 号壮飞。

 湖南浏阳人, 生于北京。1 896 年为候补知府。

 1 897 年在湖南协助巡抚陈宝箴等办时务学堂, 次年办《湘报》 。

 1 898 年9 月初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参与戊戌变法。

 与杨锐、 林旭、刘光第一起, 称军机四卿。

 9 月 1 8 日夜

  林旭(1 875-1 898), 字暾谷, 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1 895 年任内阁中书。

 1 898年 3 月倡立闽学会。

 9 月初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访袁世凯, 劝其助行新政。

 政变后, 友人大刀王五愿保其出逃, 谭以"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 流血请自嗣同始"婉拒。

 28 日于菜市口遇害。

 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 。

 杨锐(1 857- 1 898), 字叔峤, 四川绵竹人。

 张之洞的弟子。

 1 895 年参加强学会, 1 898 年春倡立蜀学会并参加保国会。

 戊戌变法 中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著有《说经堂诗草》 。

  刘光第(1 859-1 898), 字裴村, 四川富顺人。1 883 年任刑部主事, 1 898 年参加保国会。

 9 月初升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著有《介白堂诗集》 、 《衷圣斋文集》 。

  杨深秀(1 849- 1 898), 字漪村, 山西闻喜人。

 光绪进士, 曾任刑部主事、郎中。

 1 898 年 3 月创立关学会, 4 月参加保国会。

 戊戌政变时慈禧宣布重新训政, 他上流访问光绪被废之故并坚请归政。

 著《杨漪村侍御奏稿》 等。

  康广仁(1 867-1 898), 名有博, 号幼博。

 广东南海人, 康有为胞弟。

 1 897 年在澳门办《知新报》 ,后在上海办大同译书局。

 1 898 年在北京参与维新运动。

 k#8qi#8rj!9rk$ask$btl%btm&cum*dvn*dwo(ewo)fgyr hzr ias0ibt1j bt2kcu2kdv3ldw4mew4nfx5nfy6ogy7phz7pi#ngy6ogy7phz7pi#8qi!9rj!9sk$ask%btl%bum&cun*dvn*ewo(ewp)-gzr hzs0ias0j bt1jbu2kcu2ldv3lew4mew5nfx5ngy6ogz7phz7qi5 ogy6ogz7phz7 qi#8qj!9rj!ask$asl%btl&cum&cvn*dvn(ewo(exyq-hzr has0ias1jbt1j cu2kcv3 ldv3mew4mex5nfx6ogy6ohz7phz!9rj$ask$atl%btm&cum&dvn*dvo(ewo)fxp)fyq-gyq hzr ias0iq-gyr hzr ias0iat1jbt2kcu2kdv3 ldv4mew4mfx5nfy6ogy6phz7 9rj!9rk$ask%btl%bum&cum*dvn*ewo(ewp)fxp)gyq-gyr hzr0ip)gyq-gzr hzr0ias0ibt1jbu2kcu2ldv3ldw4mew5nfx5ngy6ogy78qi!9rj!9sk$asl%btl%cum&cun*dvn(ewo(exp)fxp-gyq-hzr xp)fxq-gyq-hzr hzs0ias1j bt1jcu2kcu3ldv3lew4mex5nfx5ogygo6yfn5xfn4wem4wdl3vd k2uck2tbj1 tbi0sai rzh ryg-qyge(owd*nvd*muc&mtb%ltb$ksa$kr9!jr8#iq8#hp7zhp6ygo6xfn#hp7zho6ygo6xfn5xfm4wem4vdl3vck2uck1t bj 1tai0sah rzh )pxf(owe(ovd*nvc&muc&ltb%lta$ksa$jr9!jq8#iq8zhp7zho!jq8#iq8zhp7zgo6ygo5xfn5xem4wel3vdl3uck2ucj 1tbj0sazg-qyg-pxf)pxe(owe(nvd*nuc&muc%ltb%lsa$ks9!jr9!iq8ksa$ks9!jr9!iq8#ip7zhp7ygo6ygn5xfn4wem4wdl3vdl2ucki0sai0rzh ryg-qyg)pxf)pwe(owd*nvd*muc&mub%ltb%ksa$kic&ltb%lta$ksa$jr9!jq8#iq8zhp7 zho6ygo6xfn5xem4wem3vdl3vck2ucj1tbj 1sai0sah rzh-qyg-qxf)pxf(owe(ovd*nvc&muc&ltb%lta$ksa!jr9!jqask$btl%btm&cum&dvn*dwo(ewo)fxp)fyq-gyr hzr ias0iat1j bt2kcu2kdv3ldv4mew4mfx5nfy6ogy6phz7ph#8qi#9rj!9rk$ask$btl%bum&cum*dvn*dwo(ewp)fgyr hzr0ias0ibt1j bt2kcu2ldv3ldw4mew4nfx5ngy6ogy7phz7pi#8qi#9rj!9sk$ask%btl% bum&cun*dvn*ewo(ewp)fxp-gyq-gzr hzr0ias0jbt1j bu2kcu2ldvjbt1j bu2kcu2ldv3lew4mew5nfx5ngy6ogz7phz7qi#8qi!9rj!ask$asl%btl%cum&cvn*dvn(ewo(exp)fxp-gyq-hzr hzs0ias0jbt1j cu2kcu3ldv3 lew4mex56ogz7phz8qi#8qj!9rj!ask$atl%btl&cum&cvn*dvo(ewo(fxp)fxq-gyq hzr has0ias1jbt1j cu2kcv3 ldv3mew4mex5nfx6ogy6ohz7phz8qi#8rj!9rj$ask$qi#8rj!9rj$ask$atl%btm&cum&dvn*dvo(ewo)fxp)fwo)fxp) hzr0ias0ibt1j bt2kcu2ldv3ldw4mew4nfx5ngy6ogy7phz7pi#8qi#9rj!9sk$ask%btl%bum&cun*dvn*ewo(ewp)fxp-gyq-gzr hzr0ias0ibt1j bu2kcu2ldew5nfx5ngy6ogz7phz7qi#8qi!9rj!ask$asl%btl%cum&cun*dvn(ewo(exp)fxp-gyq-hzr hzs0ias0j bt1j cu2kcu3ldv3lew4mew5nfx5ogy6ogz7phz7fx5ogy6ogz7phz8qi#8 qj!9rj!ask$atl%btl&cum&cvn*dvo(ewo(fxp)fxq-gyq-hzr has0ias1j bt1jcu2kcv3ldv3mew4mex5nfx6ogy6ohz7phz8qij$ask$atl%btm&cum&dvn*dvo(ewo)fxp)fyq-gyq hzr ias0iat1j bt1 kcu2kcv3ldv4mew4mfx5nfx6ogy6phz7ph#8qi#8rj!9rk$ask$btl%btm&cxfn5xem4wem3vdl3uck2ucj 1tbj 1sai0szh rzh-qyg-qxf)pxf(owe(nvd*nlt

 b%lsa$ksa!jr9!iq8#iq7zhp7zgo6ygn5xfn5wem4wel3vdl3uck2ubj1tbj0sai0szh rzg-qyg-pxf)pxe(owe*nvd*nuc&muc%ltb%lsa$ks9!jr97zhp7ygo6ygn5xfn4wem4wdl3vdl2uck2tbj1tbi0sai0rzh rzg-qyg)pxf)pwe(owe*nvd*muc&mub%ltb%ksa$kr9!jr9#iq8#ip7zhp7ygo6yfn5xp7zhp6ygo6yfn5xfn4wem4vdl3vdk2uck2tbj 1tai0sai rzh ryg-qyf)pxf)owe(owd*nvd*muc&mtb%ltb$ksa$kr9!jr8#iq8#hp7zhp6yggo5xfn5xem4wem3vdl3uck2ucj 1tbj1sai0sah rzh-qyg-qxf)pxf(owe(yg-qxf)pxe(owe(nvd*nvc&muc%ltb%lsa$ksa!jr9!iq8#iq7zhp7zgo6ygo5xfn5wem4wel3vd l3uck2ubj 1tbj 0sai0szh rzg-qyg-pxf)pxe(*nuc&muc%ltb%ksa$ks9!jr9!iq8#ip7zhp7ygo6ygn5xfn4wem4wdl3v dl2uck2ubj 1tbi0sai0rzh rzg-qyg)pxf)pwe(owe*nvd*muc&mub%$kr9!jr9#iq8#ip7zhp6ygo6yfn5xfn4wem4vdl3vd k2uck2tbj1tai0sai rzh ryg-qfxq-gyq hzr has0ias1jbt1j cu2kcv3 ldv3mew4mex5nfx6ogy6ohz7phz8qi#8rj!9rj$ask$atl%btl&cum&dvn*dvo()fyq-gyq hzr ias0iat 1jbt1 kcu2kdv3ldv4mew4mfx5nfx6ogy6phz7ph#8qi#8rj!9rk$ask$btl%btm&cum*dvn*dwo(ewo)fxp)fyq-gyr hzr ias0iat1j bt2kcu2kdv3 ldvjbt2kcu2kdv3ldw4mew4nfx5nfy6ogy7 phz7pi#8qi#9rj!9rk$ask%btl%bum&cum*dvn*ewo(ewp)fxp)s0j bt1jbu2kcu3ldv3 lew4mew5nfx5 ngy6ogz7phz7qi#8qi!9rj!ask$asl%btl%cum&cvn*dvn(ewo(exp)fxp-gyq-hzr hzs0ias0j bt1jcu2kcu3ldv3lewjcu2kcu3ldv3mew4mex5nfx5ogy6ohz7phz8qi#8qj!9rj!ask$atl%btl&cum&cvn*dvo(ewo(fxp)fxq-gyq hzr has0ias1j bt1jcu2kcv3ldv3mew4mex5nfx6ogy6ohz7phz8qi#8rj!9rjl% btm&cum&dvn*dvo(tm&cum&dvn*dwo(ewo)fxp)fyq-gyr hzrt1j bt2kcu2k...

推荐访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