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6篇-威尼斯人网址

时间:2022-08-30 1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6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研讨发言材料14篇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研讨发言材料14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6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6篇

篇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研讨发言材料篇 1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国内环境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走自己的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创新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创新发展,是因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从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要素投入转为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协调发展,是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矛盾、中心环节,突出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好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建立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社会再生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提供根本保障。
 绿色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绿色发展,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开放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开放发展,是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体系。为此,既要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又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形成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格局。
 共享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共享发展,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为此,一方面应着力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产业体系和就业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使之更加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最鲜明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逻辑,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搭建起牢固的制度架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制度载体、实施平台和运行轨道,为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创造了根本制度环境和重要运行条件。应进一步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更大作用。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于自我文化理想、价值、活力与前景的确信。因而,我们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国、把握当下、承接传统、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我们筑牢以下几个方面的根基。
  认知认同的根基。不断深化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增进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中华文化,我们既应知其源、识其流,也应把握其潮头所向。深化这种整体性的认知认同,需要我们在构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同时,积极构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体系和教育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上。
 创新创造的根基。文化的生命力激发和增进于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正是用卓绝于世的创新创造,奠定了令我们足以自信的历史底气。还应看到,我们既要自信于所拥有的辉煌文明史,更要对从辉煌文明史中一路走来的现实事业充满自信。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我们要以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注入充沛的新时代底气。
 国民素质的根基。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要与民族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筑牢文化自信的国民素质根基,要求我们抓好建设教育强国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切实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同时,还要求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全过程,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谋划、推动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体制机制,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全面发展的根基。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文化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但绝非仅仅生发于文化发展基础上,而是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国运民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对文化自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需要我们放眼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放眼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以中国发展进步的事实筑牢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
 着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了新需求,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深入分析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动态,对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人民群众新需求不断涌现且日趋多样化。一是因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新需求,如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养老需要和生育服务需要,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需要等。
 二是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需求,如促进技术分享、提高技术利用的便捷性、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网络服务质量等。三是因规避各种意外风险而产生的新需求,如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这些新需求的产生表明,在新时代,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社会认同和个人价值实现等非物质层面的需要。近年来,党和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牢固体制保障、强大战略保障和雄厚物质保障。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意味着政府不仅要因应社会结构变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而且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智慧政府,加强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优势,创新政府发挥作用的形式,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社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供给机制方面,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复杂性、多样性、发展性特点,综合利用市场、
 法治、技术等多种手段,提高供给机制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供给质量方面,严格制定和执行产品与服务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和处罚,切实保障商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
 抓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
 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补齐制度短板、提升治理能力、狠抓落地见效。
 补齐制度短板。首先,目前推进绿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比较零散,还不足以形成系统推动力,难以将生态文明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应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其次,要形成一体化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生态保护制度已融入国土空间管制和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中。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应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并与污染防治制度体系相衔接。第三,农村环境治理的制度建设状况,与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和农村环境保护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第四,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正从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从自上而下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这有利于发挥企业自律、公
 众参与、社会组织监督的作用,但相关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效能还需要加强。
 提升治理能力。制约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体制或机构组织方式及职能体系尚不健全。刚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机构职能体系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二是一些市、县等基层党委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认知水平与领导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三是环境保护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人员队伍的规模、专业化水平、技术装备情况等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狠抓落地见效。目前,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责任传导问题,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责任压力层层衰减现象。二是提高基层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和执行能力,避免出现因不会干而导致改革方案空转的现象。三是鼓励基层根据有关改革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在改革方案设计与落实之间建立反馈、评估和调整机制。

篇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开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史学习教育,要注意把握历史规律,领悟其中包蕴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注意形成历史共识,熟悉中国道路开拓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长的历史;要做好史论结合,明确时代使命,破解现实问题,开拓新的历史。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自那时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 40多年,在这 40 多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让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乡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小时候,外出都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走。也许在 10年前后,开头有道路修到我的家乡。如今,从我的家外出旅行、上学,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而且道路更宽更舒坦,到
  - 2 - 达所需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更可喜的是,年底我的家乡将开通高铁,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
 正值 2021 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关键年,这是改革开放结出的成果。令人担忧的是,去年突发的疫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有所影响。我国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了 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季度增幅。但危机和机遇往往相伴相生,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往往也是催生深层改革的动力。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国内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唯有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有效的应对风险和挑战。
 40 多年,不短不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积极面对着各种挑战、依靠着不懈的努力,书写了许很多多壮美的篇章。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所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着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全所未有地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矗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
 在学习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经验后,了解到党为建立新中国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奋斗历程。
  - 3 -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课程又为我们揭示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
 1949 年至 195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49 年至 1952 年三年间,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权;恢复了经济,使当时的中国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废除了一切不公平条约,从今结束了中国人的屈辱历史。期间,分三步走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组;第二步是建立初级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级合作社。通过加工合作,公私合营,让资本家领取定息,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此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对形势的正确研判作出的正确决策,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1956 年至 1966 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实际的错误推断,先后出现了三次失误,分别是:1957 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急于过渡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之后探索走入歧途,发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的经济停滞不前。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从 1956 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十年的曲折历程,究其原因是: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学水平。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 4 - 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二是“两弹一星”的突破,标志着尖端科技的突破;三是培育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初步探索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探索的理论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契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育了党和人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气象工作的实际谈如下体会:
 一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状况下,作为基层的气象工作者更要勤于学习、思索,不断把握新学问、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当地的天气背景将所学敏捷地运用于工作中,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
 二是恪尽职守,履行好一个气象工作者的职责。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满意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准则,为有效防备自然灾难贡献自己的力气。
 三是要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只有几十人,发展到今日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党,期间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很多的困难险阻,但都没有阻碍她前进的脚步。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擅长分析,擅长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政党,她有士气正视错误,也有士气纠正错误。我们要始终相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党都能带领我们战胜困难,走向成功。作为年青的一代,专心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熟悉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和有益的。
  - 5 -
  历史的经验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篇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会发言材料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迚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丌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表述,而是有着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既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又是这一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石。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重要前提。
  改革开放乀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丿的伟大号召。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迚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迚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丽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丿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丼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丿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丿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丌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徂,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
 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必须有新的作为。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多的难题、迎来更大的挑战:其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丌平衡丌充分的发展乀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劢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丌平衡丌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劢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迚步。其二,我国正处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到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丌少难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丿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丌少难关要过。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工业革命以来近300 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而我国要在少得多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丌但速度、觃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其三,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世界
 迚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会发言材料
  时代是思想乀母。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丌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劢,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丿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规野、更长进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丌断拓展新规野、作出新概括。
  实践是理论乀源。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丼措,推迚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劢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新时代提出新问题,新问题需要新实践破解,新实践需要新理论指导幵催生新理论,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产生的背景和逡辑。
 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这个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核心要丿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必须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掌握核心要丿。这一重要思想的主题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核心要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丿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丿现代化的必由乀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乀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迚步、实现人民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是丌断发展、丌断前迚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这个主题展开、深化和拓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突出贡献就在亍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的总目标、
 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劢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幵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的本质特征、发展觃律和建设路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举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劢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只有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这一核心要丿,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理论体系。
  紧紧抓住“八个明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
  “八个明确”强调的是总任务、总目标、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等,是对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一些根本性、原则性、方向性重大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丿的顶层设计、宏观把握,着重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举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丿。
  明确总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丿和实现社会主丿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的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注入新的科学内涵。关亍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迚、统筹联劢,深化了对推迚中国特色社会主丿事业的总体安排,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进发展的总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制度、推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迚依法治国总目标从法治上为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丽安提供了制度化方案。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拓展和觃定了我军新时代的使命任务,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迚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关亍大国外交的“两个推劢”,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目标,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繁荣的最大公约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
 求,迚一步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丿觃律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创新观点和主要内容,构成系统完备、逡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紧紧抓住“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的基本方略,幵概括为“十四条坚持”。“十四条坚持”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着重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丿。
  “十四条坚持”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启,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收结,体现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的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鲜明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我们的发展思想、工作导向;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战略作出深刻阐述,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丿事业各个方面、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单列出来,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觃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十四条坚持”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不实践相统一、战略不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会发言材料
  5 月 24 日,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亍加强青年干部理论武装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关亍加强和改迚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着力推劢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青年干部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孟祥锋讲话,工委副书记李勇主持。
  会议指出,丌断推劢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在认识上再提高,立足中央和国家机关担负的特殊职责使命,切实把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理论学
 习摆到突出位置,努力走在前、作表率。要在措施上更有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弘扬马克思主丿学风,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丿思想成为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水平的“釐钥匙”,学出对党忠诚,学出坚定信念,学出责任担当,学出能力水平,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在组织上更有力,强化责任担当,加强指导督促,力戒形式主丿,切实把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会上,中央办公厅等 6 个部门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和中央组织部等 4 个部门青年干部代表作交流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负责同志、机关党委宣传部(处)长、机关团委书记等共约 400 人参加。

篇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讲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主题的论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同志们:
 按照工作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节党课。党课的题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不懈奋斗,成功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在《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这个新论断,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今天我们借用“道路”这个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来概括中国发展的本质与内涵,意蕴深刻。中国道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与内在特质,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形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维系党的生命,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经过长期实践艰辛探索出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必须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下面我将从四个维度,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既定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认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中去认识,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要完成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为解决这一历史课题提供了全新选择、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经历了漫长和反复的探寻、比较、实践后的历史必然。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毛泽东同志说:“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都“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许多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逐渐认识到改变中国的命运要走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奋勇前行,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前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过上丰衣足食、自由幸福的生活,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形态和制度安排,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人民性、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契合当时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如同一面旗帜,既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带来希望、指明方向,又团结凝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为改变命运进行顽强斗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文化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注重公平正义,倡导集体主义,追求共同富裕,致力于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诸多契合之处。中华文明为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基础,而社会主义也激活了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征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文化状况非常落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起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眼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机活力,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由众多的具体制度组成,其中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起着四梁八柱作用。这一制度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符合我国国情,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具有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深厚文化支撑。
 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们党擘画了宏伟蓝图,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胜利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为之不断拼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要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实际问题,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精彩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极大增强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我们还面临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了解、理解并认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误解误读,甚至进行别有用心的诋毁抹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找到一条正确管用的道路不容易。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前进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笃定前行。

篇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研讨交流发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历史和时间反复证明的历史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凝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升华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
  2 发展规律的全新认识,市点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思想灯塔”,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鸿篇巨著,是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具创新特色、最具时代价值、最具指导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重大课题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又提出“中国话语”、“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人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阐述和深刻回答;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关键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创新作为引领发
  3 展的第一动力;在追求中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中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长期执政,进而开创根本区别于西方的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重大问题的回答。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努力争做奋进新时代的合格国企职工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需要坚定的理想信仰和坚韧的不拔之志。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一名国企职工,恰逢公司“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公司“三年改革”的关键时期,深感责任之大、使命之高、任务之重。
 一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始终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价值追求、立命之本,要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始终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4 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始终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道路。
 二是 要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始终把讲政治和忠诚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实干”和“担当”上下大气力、下足功夫,时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工作、积极工作,向党和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三是要以“严细深实勤俭廉”的工作作风,主动融入公司发展、改革全过程。要牢固树立同公司共患难、共进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综合管理部的职责、职能,认真贯彻公司决策部署,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严守规矩纪律、强化服务意识,以“高效、严谨、细致、周到”工作态度,为扎实推进公司“三年国企”改革取得实效,为实现公司“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篇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追随新思想
 阔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
 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通过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历史,自己思想站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更加坚定了追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阔步新时代新征程的信心。
 一是以政治为统领,乘势而上,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百年党史,只有坚持政治统领全局,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而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更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忠诚,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新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汇聚万人一心、众志成城的合力,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担当实干,在正确把握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中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制胜法宝,这要求我们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适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面临全市人才紧缺现状,立足机构编制部门实际,则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围绕煤电化冶、文化旅游、红牛、苹果等主导产业和信创等新兴产业,统筹使用机构编制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向基层一线倾斜,科学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领域事业单位设置。更加注重强化编制挖潜增效,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勇于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而作为机构编制部门而言,我们更要在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扎实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更加深入推进综合执法领域、乡镇街道体制、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积极调整理顺体制机制,促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奋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重温这些历史性的成就,结合自身实践,对下一步工作有以下思考和打算:
 坚持刻苦学习、学以致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当前,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深学透学实,入耳入脑入心,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自觉加强政治修养。我们要时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加强思想修养。要出实策,把准报社发展的规律,找准发展思路
 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办实事,真抓实干,每年有计划地办几件关系职工利益的实事好事;求实效,狠抓落实,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报社建设发展的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编辑记者应该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反映人民心声、凝聚社会共识。管理工作应坚持听取职工声音,了解职工期盼忧怨,把工作的坐标向职工满意的方向校准校正。
 坚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始终保持勇于奋斗、永不懈怠的政治品德和精神状态,自觉加强作风修养。我们要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把本职岗位视为拼搏进取的支点、实现价值的平台,在伟大的新时代中流击水、奋楫前行。
 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终生的永恒的课题。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性修养作为崇高价值追求,“存之于心,见之于行”,一定会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实现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全
 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战略眼光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以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一要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要勤于学习,持之以恒。“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写作技巧,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鞭策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二要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具有工作荣誉感和自豪感,具有高度的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从事好自己的工作!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要善于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还要更主动地参与到全局性的工作当中。提升工作执行力,释放工作正能量,在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行政工作能力、自身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善于拜访企业,建立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从而掌握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市场开发工作。
 四要勇于担当,强化责任创新观念 工作中遇到问题,应敢于正视,勇于担当。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断完善本职工作。学习是创新的基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能有效地选择工作中适合创新的角度,提出的见解也就越容易拓宽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所以,今后,我要不断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不断发展、积极奉献,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传递正能量,牢记心中的责任。守住初心,不忘初心,始终做到“任其职,尽其责”。
 学懂弄通悟透新思想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史,让我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本人谈四点学习体会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在失误和挫折中汲取了深刻教训。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发展是当今
 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紧迫。邓小平理论高度关注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在工作学习中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武器”“新法宝”,作为基础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以实际行动激励带动“群雁”,在分管领域决策表态中敢于拍板、勇于负责,在破解制约中加快突破、迎难而上,在项目征迁生态环保和拆除两违等重点工作中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切实以工作实际成效体现新担当新作为。
 

推荐访问: 发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