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文旅融合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供大家参考。
在文旅融合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五中***强调,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高质量”是“十四五”时期的热词和高频词,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
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找准载体。结合这次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和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这个载体应该是特色小镇。以我县罗xx镇为例,就是将xx的深厚文化底蕴,如“龙”文化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信义”文化、“盐”文化等与小镇建设结合起来,着眼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造出了集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特色小镇,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将有力推动xx镇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打造特色小镇、讲好小镇故事,就是要深挖文旅资源,建强文旅载体,增添小镇魅力,写好“文化+旅游”这篇文章。
一、打造特色小镇,做好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每一个特色小镇,都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集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等为一体,是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要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镇。有了特色小镇为载体,文化才能落地生根得到展示,才能被群众接受和理解,产生经济效益。要做好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硬实力。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小镇,为智能服务、vr游览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让游客在悠闲自在中体味特色小镇的别样景致。
二、增加小镇“耐性”,实现耐看、耐玩、耐人寻味。景点有没有“回头客”,游客是不是想反复游玩,检验着小镇的质量。小镇的“特色”在于除了一定容量和特色的新兴产业,背后更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结合现实,却又直奔未来的新希望。无论是景点、美食、产业,还是纪念品、合影照,这些静态的事物,游客终究都会倦怠,去过一次就可以牢牢记下来。要想将倦怠变为眷念,找到再次游览同一个地方的冲动,核心就在于游客与小镇相关的故事,或是一次邂逅、或是一场大醉、或是一趟心灵的洗礼。首先要深入挖掘特色小镇的原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予以合适的包装,将民风民俗、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以游客可以观看、可以感受、可以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尽量简单明了,又不失当地特色,让游客有更多亲身参与的记忆点,而不是单纯的走马观花看一遍、耍一圈。充分发挥游客的作用,让他们既是小镇故事的宣传者,又是小镇故事动态更新的创作者,让每一名游客都能在小镇留下一段故事,让每一段故事都能成为游客难忘的记忆。
三、丰富小镇“内涵”,避免“同质化”。“特色”只是特色小镇的外在表现,内涵在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呈现规模化效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改善群众生活水平,进而增强小镇发展后劲,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因此,要立足当地风土人情和群众现实需求,不能舍近求远刻意模仿,也不能抛开实际大规模推倒重建。首先要定位精准,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打造,循序渐进的改善小镇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要树立“特色为本、产业为根、宜居为核、双创为体、企业为主”的“五为”理念,在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生活设施、现代服务等方面下足精细化功夫。要瞄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避免拍脑门决策、贸然进场建设,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将规划、建设、运营逐步完善,最终实现“一镇一景、一镇一业、一镇一韵”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四、强化小镇“联通”,提高游客出行效率。让县域内不同特色小镇间“一日即达”。强化小镇与小镇之间的联通,不同的特色小镇之间要建立公共交通运行系统,合理规划路线,让游客可以“一步一景、景景不同”,不断填充整个行程的内容,还能让人气较高的小镇将人气较低的小镇带动起来,整体发展进步。强化小镇与城市圈之间的联通,临近城市圈的居民是特色小镇游客的主要来源,他们厌倦了城市生活,希望到乡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要争取高速、高铁、长途客运等交通方式的站点建设,让游客出行更加便利,同时应考虑到私家车的普及,做好路牌指引、拥堵点疏导、紧急维修等举措,确保游客一路通畅、心情舒畅。强化小镇网络互联,进入5g时代,“云上旅游”将成为热门趋势,要将线下服务整体迁移到线上,并做好变通调整,“云上”、“云上活动”等要瞄准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即使身处千里外,也能真切的感受到小镇文化。
找准文旅载体,打造特色小镇,让小镇故事里有群众的欢声笑语、有游客的流连忘返、有历史文化的与时俱进。找准文旅载体,讲好小镇故事,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全面乡村振兴铺设幸福美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