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9篇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6篇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6篇 讲党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内生活的重要一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色故事微党课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色故事微党课讲稿 6 篇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 6 篇
讲党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内生活的重要一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6篇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篇 1
对共产党员来说,讲奉献、有作为是其应有的底色。
从《党章》中解读讲奉献、有作为
《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基本义务。其中,第二条是这样要求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讲共产党员要有作为。第三条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讲奉献。
在身边寻找讲奉献、有作为
我们曾听闻不少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党员先锋模范。远有英年早逝战三害的焦裕禄、献身科技舍小家的屠呦呦,近有扎根黔江边远山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刘红廷、退而不休创建六和社区治理经验的陈绍和,他们都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中的典型代表,是时间长河中的明星,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要分享的两位身边党员,则是身体力行讲奉献有作为、带给我一生有益影响的人。
这是我的父亲,一名老党员,退伍后从事金融工作。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白天候柜台,晚上守金库。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是吃晚餐。小时候,我特别不理解,甚至埋怨他:为什么你要天天值班?父亲说:全公社的钱都在信用社。其他叔叔离家远,值班不方便。爸爸是共产党员,也是领导,这是我的责任。我要睡在那里才放心。父亲朴实的语言,让我对共产党员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那时候发放助农贷款,要提着现金去一村一村地走、一户一户地发。没有交通工具,父亲全凭双腿走完所有村落;没有电脑,父亲起早摸黑手工记清全部账务;没有武装押运,父亲就用军人的身板和勇气背着一摞摞现金走在冷清崎岖的山路上。父亲说:每当身上背着巨款的时候,其实也有些怕。当然他不是怕蛇怕虫,他是怕国家的财产有个闪失,怕群众一年的收成一下落空,因为他背负着的是国家的惠民政策和几个村村民的家庭希望。
父亲很平凡,但他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怨无悔竭诚为民的举止,让我明白了:这,就是奉献!
那是我曾经的班主任梁瑛老师市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被聘为西南大学名誉副教授。今年八月,梁老师就要退休了,但她仍战斗在高三语文教学岗位上。老师每天早上五点五十起床,六点四十到达学校,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风雨无阻。一天下午,我看见她在校门外的小吃店,很惊讶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原来,老师不忍心推迟学生请教问题,耽误了吃饭时间。我不禁想起:当年
的她,不也是这样的吗?她用挨饿受冻、晨起暮归的付出换来了我们的茁壮成长,她所任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那些不被常人看好的学生也都一个个成了才。顽皮的徐国胜如今走上单位管理岗位,几度辍学的陆荣备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就在她任教的中学,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都是她当年的学生。
岁月轮回中,我终于明白了:教师讲奉献、有作为的体现就是教出了一大批讲奉献、有作为的学生,就是培育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现在做起讲奉献、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
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这些话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共产党员的奉献与作为,是党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根基。强化党员的奉献意识与担当情怀,是成为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
不论职务高低,不分行业差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有朝气、有正气、有勇气,努力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到极致那些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是讲奉献有作为,以科学与技术进步为己任是讲奉献有作为,以职业与事业为人生目标的爱岗敬业是讲奉献有作为,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牺牲小我是讲奉献有作为,热心公益与爱心资助、心中有爱也是讲奉献有作为
人们常说: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人生也结不出硕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就是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习惯,把任劳任怨当成一种信条,忠于事业,勤于岗位,把党和人民的信任转化为坚定不移、历久弥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转化为任劳任怨、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创新创业、创造佳绩的满腔热情,把工作做小做细、做深做实,做到精准、做到极致,以实际行动做一名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篇 2
党的十九大在京召开,举国瞩目,习近平总书记用近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在大会上作了这份三万多字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时代主旋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宗旨,向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华儿女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辉煌,以振奋人心的话语提振起各民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百倍信心,叩响了新时代的强国之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铿锵有力的宣言引发了十九大召开当天引发舆论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而又自信的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对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核心提炼,也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指路明灯,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心中有党,才能增强对党的信仰。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是因为对党的崇高信仰,才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的。是党员,就是党的人。在党,就要言党,就要心中有党。入党,并不是获取政治荣誉,或是披上华丽的外衣,而是要为党的事业奋斗。因此,是党员,就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对党增强信念,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还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必须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乘着中国号航船劈波斩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篇 3
1963 年 1 月 1 日,焦裕禄收到群众来信,反映个别干部的问题。他走访调查后很气愤:少数人已没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气味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和过去的地主、伪保长无大区别,简直坏极了!
关于共产党员的气味,早在 1942 年 5 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批评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入党的党员时就已提及: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显而易见,没有气味的党员一定是思想上没入党的不合格党员。那么,合格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气味该是什么味呢?
书香味。党章中党员八项义务第一项讲的就是学习。学习,离不开读书。有了书香味,乏味的理论学起来便有了滋味。2015年 4 月 7 日,人民日报开设干部谈读书栏目,倡导领导干部把读书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巩固立身之本、夯实从政之基。书香长相伴,书卷气弥漫。书香之香,一定不是胭脂飘香文玩沉香。从来读书长精神,有书卷气的党员,往往会远离庸俗之气、浮躁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书卷气的党员领导干部,通常会涵养浩然之气、党性之气。当然,惯用图书装点门面,不管藏书多经典,也顶多算是理论脱离实际、思维背离行为、思想远离修为的附庸风雅,毫无书香味可言。
泥土味。1958 年,彭德怀到湖南湘潭考察农村工作,在听取村干部汇报时,还时常脱鞋下田察看农民耕作,脚底下沾满了泥土的清香。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尝风沙五味杂陈,闻泡桐悟百味人生,察民情踏遍兰考大地。泥土味源自党员对党的宗旨的自觉践行和对群众的深情厚谊,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土的干部肯定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放下架子、甩开膀子、俯下身子接地气,多脱鞋下田,多闻泥土味,把脚印留在基层、把汗水流在基层、把好评印记在官兵心里,方能散发出共产党员的芬芳气味。
清贫味。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
许多困难的地方!翻开党史,老一辈革命家甘守清贫的故事不胜枚举。革命战争年代,方志敏同志被俘后敌人一个铜板都没搜出,几套旧的汗褂裤,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就算是他全部的财产了。反观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各种诱惑面前变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甘于清贫。满身铜臭,搞臭味相投的小圈子必然不是共产党人的气味。共产党人只有守住清贫,才能心底无私,这是共产党人永远追求、永远信守的高尚品德。甘于清贫,共产党人的清廉味才会愈发清新。
硝烟味。党内生活,同志之间弥漫硝烟味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气味。无论真刀真枪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十足的民主评议,还是常态化的咬耳扯袖,殷殷诤言体现的都是党组织和同志的关爱。投身改革,拭去心底的浮躁,心无旁骛抓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这样的党员离一线最近。
党员的气味就是党性的味道。网络上流行主要看气质,流行颜值担当,而党员的气味就是党员最好的气质,体现党性担当。
党性多强,党员的气味就有多浓!一名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党员,气味最纯正!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篇 4
三正初心化使命
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呈现在眼前的这组水碧山清、风光旖旎的画卷给人无限的心旷神怡、无穷的惬意满怀,展示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昌盛,折射出的却是改革开放 40
年的伟大变更。习总书记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结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高频词,党员干部如何不忘初心,怎样担负使命,我认为初心是灵魂、是根基,准确把握初心的三个层次,方能凝具使命,砥砺前行。
第一个层次:立正初心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常言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中国助人为乐好人程绍光、程祖全父子,矢志不渝,甘当烈士守墓人,他们的愿望是守护好为黔江解放英勇献身的英灵,一个普通党员用平凡的举动践行如初的心愿,这一干就是 69 年,一干就是二代人或三代人。陈敏尔书记这样批示:这份坚守看似平凡、实则不易,甘于奉献,不记得失,值得宣传。2016 年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耶鲁大学文科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国扎根湖南省衡山县贺家山村,做一名普通的村官,他的志向是为村民做好服务,带领群众创业创新,精准脱贫,并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近 30 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 15 所国家级贫困村庄开展产业扶贫,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不偏不倚的前行,最终赢得了荣誉。正是千千万万个程绍光、秦玥飞拥有的一颗简单愿望汇聚成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
第二个层次:修正初心大家还记得 2014 年春晚《扶不扶》里面的一句精典台词吗?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漫漫人生几十载,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犹如一艘破浪航行的巨轮,舵手要不断调整船舵才能平安到岸,中国共产党和各级党组织就是这掌舵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在领导干部中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初心和使命在心灵深处烙下永不泯灭的印记。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社会,党员干部要擦亮双眼,洗清灵魂,善于摒弃政治杂音,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生在红旗下,成长在蓝天,扎根在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
第三个层次:执正初心习总书记寄予每一个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有的人把它挂在嘴边,有的人把它扛在肩上。刚刚过去的 5 月 14 日,川航航班在近万米高空飞行中前挡风玻璃全部破碎,刘传建机长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临危不乱,凭借过人的胆识,将飞机成功备降,堪称史诗级奇迹,被誉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和英雄机长,面对荣誉他坦言:紧急关头,必须让飞机成功备降是我唯一的信念,刘传建用初心背后的执着与担当,谱写了中国民航界的历史华章。虽然普通的我们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丰功伟绩的事业,也许用尽毕生的精力都没有完成使命,实现梦想,也要甘为后来的接力者铺垫好继续前进的基石,担当起岗位职责赋予的使命,深入农家开展脱贫帮扶是担
当,办好每一件群众实事是担当,宣传党的政策理论,传播正能量也是一种担当。正是一个个普通岗位的担当,实现了全区脱贫摘帽的使命,成功跃入国家卫生城区,正向全国文明城区大步迸发,黔江一座品质之城正在崛起。党员同志们:初心已具,使命在肩,倘若每一位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干在实处,哪怕付出一点点绵薄之力,必将聚合成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到那时,我们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红色故事微党课讲稿篇 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会上提出,今年要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
篇二: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dash;—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我来讲”党史教育专题党课ppt——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瑶族村考察时,在“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内,同大家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军民相拥,浓浓鱼水情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要时刻铭记“半条被子的温暖”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坚定责任担当,让“半条被子”的初心永留心中,让红色的革命精神永远流淌。
/contents 目 录01“半条被子”的故事02 “半条被子”映初心03“半条被子”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这三路进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难。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弄清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大方向是西进,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因此,任命湘军头子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16个师,专门追击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顽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文明司。11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给在文明司担任卫戍司令的李维汉发电,命令他率部继续钳制敌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前进。红军就是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
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在她们互相推让的时候,红军大部队已经开始翻山。徐解秀和丈夫朱兰芳送她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就让丈夫送她们翻山。年年这几天,她都要在与女红军分别的山脚下等好久。
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随后赶来,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也被搜走了,还把她拖到祠堂里跪了半天。1984年11月7日,罗开富在沙洲村见到了已经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军吗?”罗开富答:“能见到。”她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敌人要来看我的呀!”她说到这里,脸上已流下了泪水。
丈夫和三个女红军走了,徐解秀苦苦等了50多年。那间厢房的陈设也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徐解秀还记得临别前女红军对她说过的话:“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徐解秀抹着眼泪说:“我已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虽然那辰光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徐解秀说
“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在80多年前的湖南,3名女红军即使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群众半条。要传承“半条被子”精神,不忘长征初心,铭记为民宗旨,扛起历史使命,拿出真心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与我们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的情怀,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立足自身岗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第一“半条被子”,一半留下的是初心,一半扛上的是使命。“半条被子”留下的那一半映射的是共产党人宁可自己受冷受冻也不让百姓受苦的为民情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带走的那一半承载的是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千万百姓谋幸福的使命担当。无论何时,“半条被子”的故事都具有感动中国的力量,“半条被子”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诠释了我们党同人民始终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信念。
“半条被子”故事虽小,但意义重大;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内涵很丰富,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半条被子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牢记为民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恪尽职守,自觉用“半条被子”精神,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半条被子”精神彰显赤子情怀 第二“半条被子”,一半留下的是牵挂,一半注入的是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半条被子”留下的那一半是人民的情怀,带走的那一半是对人民群众牵挂,彰显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情怀,这种情怀是生死相依、血脉相通的真实写照,彰显了我们党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造福于人民。“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半条被子”的背后,是3名红军女战士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朴素愿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敬民如天的初心,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彰显了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彰显了人民拥护共产党的“磅礴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精神体现的是鱼水情深,彰显的是为民情怀。这种精神过去不能丢,现在不能丢,将来更不能丢,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秉承“半条被子”精神,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彰显赤子情怀,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为民服务理念。
01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共产党员是人民的服务员。坚持为民本色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半条被子”的故事展现了红军在艰苦之际依然坚持为民情怀,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共产党员应该牢记的使命。我们要始终植根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坎“唠唠家常”,用心用情解决人民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力补齐民生短板,用“以民为本”的初心拔掉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钉子”,占领一个又一个“高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02在86年前,中国红军用“半条被子”见证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担当,86年后,一句“2003年非典时,是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保护你们了”的肺腑之言感动了整个中国。在疫情肆虐之际,新时代的青年们挺身而出,“用生命赴使命,将责任扛肩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担当精神。要坚定身上的责任担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克服“怕担责、怕问责、怕追责”的心理,勇敢攻克脱贫攻坚、复工复产、乡村振兴等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梦想。
03“国无精神则不强,人无精神则不立。”今天的“不忘初心”就是要记住以“半条被子”等故事为代表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疫精神等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不惧风雨”的红色传承。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我来讲”党史教育专题党课ppt——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0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备用页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添加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详细文本内容,或复制粘贴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详细文本内容,或复制粘贴文本添加文字点击这里,复制需要添加的文本,点击右键进行粘贴。添加的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字。
篇三: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人:xxx前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前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及了“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是怎样的三个红色故事?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回顾学习一下。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沂蒙精神的灵魂 沂蒙精神的主题 沂蒙精神的品格 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于1989年,历经几次凝炼,终于在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广泛吸纳各界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成果,认真总结临沂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进一步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爱党爱军 开拓奋进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沂蒙精神内涵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说到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不得不提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一处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1923年秋,作为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李大钊陆续派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从蒙藏学校点燃。“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年轻领导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青春与热血唤起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的觉醒。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1924年下半年开始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动力之源195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是《包钢举行一号高炉出铁盛典》的新闻。那一年,新中国建设急需钢材之际,包钢正式投产,周恩来总理亲临厂区视察,参加庆祝仪式。1959年10月15日16时整,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口打开,在一团火光和烟雾中,金色的铁流汹涌而出,从而结束了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也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戈壁荒原建立大型钢铁企业,对于技术经验极其缺乏的第一批包钢建设者来说无比艰难,对于国力积贫积弱、建设物资匮乏的新中国来讲,困难史无前例。齐心协力建包钢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当年的建设过程中,全国各省、区、市的援建人员和大量建设物资纷纷开赴和运往包头,飞机、火车、汽车甚至马车、驴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运输车队成为包钢建设初期最壮阔的风景。8万多名创业者齐聚祖国北疆,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在乌兰察布草原上书写出“各族人民建包钢,白云鄂博献宝藏”的动人篇章。从产出第一炉铁水,到年产上千万吨钢材,包钢见证了共和国建设、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也用浓墨重彩绘就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齐心协力建包钢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在草原这些牧民的心里,没有“孤”只有“亲”。没有“孤”只有“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亲几十年间,在草原牧民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们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健康成长。如今,他们已经走上了各行各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温暖三千孤儿入内蒙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重温红色故事 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可以相信,这些红色故事定能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指引我们在“学”与“思”中不断前行。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总书记敦敦教诲,在重温红色故事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额吉”都贵玛颁授了一枚沉甸甸的奖章。楷模三千孤儿入内蒙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建党初期,面对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毛主席在八担坵支起小黑板为部队战士上了一个星期政治课,统一了继续斗争的思想,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和国家不可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1党员干部要担起时代使命,必须主动增强政治历练,加强红色教育熏陶,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红色故事中感悟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2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汲取信仰力量,补足精神之钙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斗争精神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汲取斗争力量,增强担当之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和智慧,努力做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党员干部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汲取初心力量,涵养为民之情问题是最好的答案,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汲取爱国力量,增强奋进之力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以人民为榜样,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主动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多办一些纾难解困的好事,多解决一些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时代风采。新时代群众路线。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党的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汲取爱国力量,增强奋进之力党的故事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谱系、制胜的法宝,有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铁的纪律、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汲取爱国力量,增强奋进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讲好红色故事,就要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为宗旨,努力阐释好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风成于上,俗形于下。”讲述的经典故事影响了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就有可能影响这个单位所有的干部职工;影响了一位老师,就有可能影响成百上千的学生。要认识到讲好红色故事的重大意义。用心准备故事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用情讲述故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红色故事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就要用一种情去激发另一种情。
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运用新的形式、方法、手段,如微博、微信、抖音、直播等载体和平台,提高红色故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和表达方式,做到听得懂、记得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用力表达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 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结语明镜所以照行,古事所以知今。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发扬红色传统,加强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汇报人:xxx
篇四: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xxxxx 时间:2021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前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及了“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是怎样的三个红色故事?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回顾学习一下。前言
目录contents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说到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不得不提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一处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坐落于北京西城区石虎胡同的蒙藏学校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1923年秋,作为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李大钊陆续派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从蒙藏学校点燃。“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年轻领导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青春与热血唤起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的觉醒。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1924年下半年开始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李大钊和蒙藏学校青年在一起》油画稿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动力之源齐心协力建包钢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期望的1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领导和职工非常着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冶金工业部、铁道部等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包钢面临的问题。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同时登载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个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齐心协力建包钢当时,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这些材料和设备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鞍钢除发运钢材外,还支援干部、工人7000多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带着几名技师也来到包钢支援建设,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沈阳、唐山、合肥、大连等地的企业日夜赶制设备,北京军区、空军和民航派出汽车和飞机,为包钢运送物资和设备。英雄的包钢建设者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团结一致战胜了许多困难,终于使1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没有“孤”只有“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三千孤儿入内蒙内蒙古巴音策勒牧业社的保育员和幼儿们玩耍(资料照片)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图片来源:纪录片《母亲在草原》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没有“孤”只有“亲”三千孤儿入内蒙从1960年初至196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等地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3000余名孤儿。这些孩子多数只有两三岁,大的不过七岁,最小的只有七八个月。牧民们非常心疼也非常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一些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把这些孤儿视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抚养,这些既是孤儿又非孤儿的孩子个个长大成人。“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母亲”也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草原母亲”张凤仙夫妇和她收养的6个孩子及家人的全家福。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重温红色故事 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可以相信,这些红色故事定能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指引我们在“学”与“思”中不断前行。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总书记敦敦教诲,在重温红色故事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额吉”都贵玛颁授了一枚沉甸甸的奖章。楷模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建党初期,面对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毛主席在八担坵支起小黑板为部队战士上了一个星期政治课,统一了继续斗争的思想,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和国家不可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1党员干部要担起时代使命,必须主动增强政治历练,加强红色教育熏陶,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红色故事中感悟对党忠诚的政治信念2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汲取信仰力量,补足精神之钙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斗争精神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汲取斗争力量,增强担当之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和智慧,努力做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党员干部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汲取初心力量,涵养为民之情问题是最好的答案,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汲取爱国力量,增强奋进之力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以人民为榜样,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主动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多办一些纾难解困的好事,多解决一些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急事难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时代风采。新时代群众路线。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党的故事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汲取爱国力量,增强奋进之力党的故事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谱系、制胜的法宝,有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体现着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铁的纪律、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汲取爱国力量,增强奋进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讲好红色故事,就要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为宗旨,努力阐释好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风成于上,俗形于下。”讲述的经典故事影响了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就有可能影响这个单位所有的干部职工;影响了一位老师,就有可能影响成百上千的学生。要认识到讲好红色故事的重大意义。用心准备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用情讲述故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红色故事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就要用一种情去激发另一种情。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运用新的形式、方法、手段,如微博、微信、抖音、直播等载体和平台,提高红色故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和表达方式,做到听得懂、记得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用力表达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结语明镜所以照行,古事所以知今。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发扬红色传统,加强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汇报:xxxxx 时间:2021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说到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不得不提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一处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坐落于北京西城区石虎胡同的蒙藏学校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1923年秋,作为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李大钊陆续派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从蒙藏学校点燃。“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年轻领导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青春与热血唤起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的觉醒。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1924年下半年开始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李大钊和蒙藏学校青年在一起》油画稿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动力之源齐心协力建包钢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期望的1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领导和职工非常着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冶金工业部、铁道部等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包钢面临的问题。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同时登载了《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的社论。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个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齐心协力建包钢当时,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这些材料和设备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鞍钢除发运钢材外,还支援干部、工人7000多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带着几名技师也来到包钢支援建设,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沈阳、唐山、合肥、大连等地的企业日夜赶制设备,北京军区、空军和民航派出汽车和飞机,为包钢运送物资和设备。英雄的包钢建设者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团结一致战胜了许多困难,终于使1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没有“孤”只有“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三千孤儿入内蒙内蒙古巴音策勒牧业社的保育员和幼儿们玩耍(资料照片)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图片来源:纪录片《母亲在草原》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没有“孤”只有“亲”三千孤儿入内蒙从1960年初至196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等地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3000余名孤儿。这些孩子多数只有两三岁,大的不过七岁,最小的只有七八个月。牧民们非常心疼也非常喜欢这些来自远方的孩子,一些牧民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
篇五: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红色故事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课件,以飨读者。今天学习《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目录c o n t e n t s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01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 壹《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文稿中有关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内容的节录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伟大功业,壮阔征程上诞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精神追求,引起人们的强烈心灵共鸣,激励着人们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
02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2020年6月27日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时,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一部惊天动地的红军长征史,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总书记说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强调指出,“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至18日在湖南考察时专门来这里看望乡亲们总书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强调指出,“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是总书记点赞的榜样人物,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引起全网刷屏、网民热议总书记称赞他六十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求“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总书记还提到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总书记深情回顾了自己上初中时听闻他的事迹时带来的震撼记得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总书记还提到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总书记回忆到几十年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中,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后来,我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焦裕禄同志始终是我的榜样。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每到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都会关注当地的红色历史2014年11月,在福建,总书记指出福建这片热土孕育了许多先进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个,我多次提到过他的事迹。他在东山县工作了十五年,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战,把一个荒漠化的孤岛变成半岛,并建成了海上绿洲,使群众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强调,“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2019年4月,在重庆,总书记专门谈到“红岩精神”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赵世炎等人,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王良等人,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邱少云,等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2020年1月,总书记在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明确要求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总书记讲到的红色故事 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学习党史中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红色故事
010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0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备用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添加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详细文本内容,或复制粘贴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详细文本内容,或复制粘贴文本添加的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字。添加文字点击这里,复制需要添加的文本,点击右键进行粘贴。
篇六: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人:xxx前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前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特地到访“红色圣地”,足迹遍布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在不同场合谈感悟、讲故事。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及了“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一百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七日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背景故事: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1920年4月底,陈望道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截至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说到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不得不提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一处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1923年秋,作为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李大钊陆续派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从蒙藏学校点燃。“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年轻领导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青春与热血唤起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的觉醒。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1924年下半年开始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动力之源195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是《包钢举行一号高炉出铁盛典》的新闻。那一年,新中国建设急需钢材之际,包钢正式投产,周恩来总理亲临厂区视察,参加庆祝仪式。1959年10月15日16时整,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口打开,在一团火光和烟雾中,金色的铁流汹涌而出,从而结束了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也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戈壁荒原建立大型钢铁企业,对于技术经验极其缺乏的第一批包钢建设者来说无比艰难,对于国力积贫积弱、建设物资匮乏的新中国来讲,困难史无前例。齐心协力建包钢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当年的建设过程中,全国各省、区、市的援建人员和大量建设物资纷纷开赴和运往包头,飞机、火车、汽车甚至马车、驴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运输车队成为包钢建设初期最壮阔的风景。8万多名创业者齐聚祖国北疆,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在乌兰察布草原上书写出“各族人民建包钢,白云鄂博献宝藏”的动人篇章。从产出第一炉铁水,到年产上千万吨钢材,包钢见证了共和国建设、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也用浓墨重彩绘就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齐心协力建包钢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在草原这些牧民的心里,没有“孤”只有“亲”。 没有“孤”只有“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亲几十年间,在草原牧民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们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健康成长。如今,他们已经走上了各行各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温暖三千孤儿入内蒙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重温红色故事 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可以相信,这些红色故事定能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指引我们在“学”与“思”中不断前行。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总书记敦敦教诲,在重温红色故事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额吉”都贵玛颁授了一枚沉甸甸的奖章。楷模三千孤儿入内蒙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不忘初心我向大家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坚持回农村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随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甘祖昌与龚全珍的故事甘祖昌与龚全珍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不忘初心背景故事:
1957年8月,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到两年,甘祖昌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原因很简单:为了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妻子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到当地学校当老师,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是一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那是1955年他荣获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与二级解放勋章……甘祖昌与龚全珍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福建这片热土孕育了许多先进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个,我多次提到过他的事迹。他在东山县工作了十五年,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战,把一个荒漠化的孤岛变成半岛,并建成了海上绿洲,使群众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在福建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四有”书记谷文昌“四有”书记谷文昌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背景故事:1950 年,谷文昌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四有”书记谷文昌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半截皮带”的故事在参观军史馆时,我对长征途中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半截皮带”的故事,感触很深。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在视察十三集团军时的讲话“半截皮带”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背景故事: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该旅4连)和兄弟部队开始第3次穿越草地。刚进入草地没多久,战士们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想到了吃牛皮腰带。 当班里其他6名战友的皮带都吃完后,年仅14岁的战士周广才不得不把自己的皮带拿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一根根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眼含热泪对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吧,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剩下的半截皮带保留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路上,周广才的6位同班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了延安。周广才在皮带的背面烫上“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纪念那段峥嵘岁月。“半截皮带”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红岩精神”
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赵世炎等人,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王良等人,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邱少云,等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七日在重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背景故事:
红岩精神产生于抗战相持阶段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1939年初,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国统区工作,在重庆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始了在国民党统治区长达八年的斗争历程。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带领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气节的融合,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成熟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品质——红岩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成果。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破除“四风”顽疾。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故事背景: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左胸中弹晕了过去。醒来后,刘启耀发现战友已经转移,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这天夜里,他挣扎着爬回原来藏身的洞口,取出了埋在乱石堆中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里面装着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元,那是他和曾山同志分手时,组织上要他妥为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可比生命还重要! 刘启耀深感责任重大,把小布包系在腰间,身穿烂棉袄,头戴破雨笠,手拿打狗棍,在随后两年寻找组织的过程中,以乞讨度日,不曾动用分毫,被称为“腰缠万贯的乞丐”。“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8月为报“百团大战”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扫荡”。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围魏救赵”,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传...
篇七: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党史经典红色故事演讲人:通用名 日期:xx年x月x日公元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传递经典红色故事,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目录c o n t e n t革命故事 第一章革命英雄 第二章革命圣地 第三章革命成果 第四章1.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2.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3.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4. 经天纬地实现强国大业
革 命 故 事part 01
01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02 革命故事——王二小的故事
革 命 英 雄part 02
01 革命英雄——刘胡兰
02 革命英雄——雷锋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革 命 圣 地part 03
01 革命圣地——井冈山
02 革命圣地——瑞金
03 革命圣地——遵义
04 革命圣地——延安
05 革命圣地——西柏坡
革 命 成 果part 04
01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02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03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04 经天纬地实现强国大业
05 以史为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顶天立地的英雄们的身影,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勇杀敌,绝不向敌人屈服,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碧血丹心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今天,我们生长在红旗下,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成长,将来,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感谢聆听
篇八: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色传奇》进校园 主题班会目录第一章:长征的历史回顾第二章: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第三章:长征精神的意义
01第一章:长征的历史回顾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长征历史简介
为什么要长征?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国民党军队围剿力度空前强大。博古李德的不正确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红军战略企图。于潇水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长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
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数字长征(中央红军)700多县城攻占11个省途经25000余里行程数百个团击溃430营以上干部牺牲92%的战士损失380余次战斗历经
02第二章: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巧夺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飞夺泸定桥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完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红军过草地一九三五年八月中旬,红军踏上了草地。极目远望,茫茫荒原,缈无人烟。千年的腐草败叶浸在污黑的泥浆中,在脚下发出“噗唧”“噗唧”的响声,为红军前进的歌声伴奏着战斗的乐章。万年的荒原,第一次有了生气活力。就在这草毯泥毡上,红军用草根皮带充饥,蓑衣麻片御寒,一边畅谈着幸福的明天,一边在泥泞的草地中进军。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翻越大雪山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战士们不畏山高雪寒,毅然向山上走去。路愈走愈窄,有时甚至没有路。前面的战士便用镐刨雪开路,后面的战士的脚印前进。越往上,积雪越深,气压越低,呼吸越困难,不少战士倒下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其余的战士含着眼泪,默默地告别了被大雪吞没的战友,又继续前进了。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激战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胜利大会师1936年10月21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在甘肃静宁平铎镇与红一方面军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会面。22日,红二军团在静宁将台堡,23日,红六军团在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方面军结束长征,全军将士有1万余人。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近一年,在途中经艰苦作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阻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最后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03第三章:长征精神的意义
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1432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纵横十四省,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从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逐步将胜利推向全国。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3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我们日后的胜利确立了前提条件。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三个方面军共走了14个省,并向沿途各省的人民宣传,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真正解放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抗日。红军在沿途播下的革命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长征的胜利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锤炼了革命队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长征精神的内涵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和克服困难。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主 要 内 涵
长征精神的内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或称“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七律古体诗。本诗写于1935年10月,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越过六盘山前。8句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内涵一内涵二内涵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123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的内涵
谢 谢聆 听
篇九:红色故事党课讲稿课件
dash;—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我来讲”党史教育专题党课ppt——汇报人:某某党支部时间:2021.06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瑶族村考察时,在“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内,同大家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军民相拥,浓浓鱼水情的感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要时刻铭记“半条被子的温暖”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坚定责任担当,让“半条被子”的初心永留心中,让红色的革命精神永远流淌。
01“半条被子”的故事02 “半条被子”映初心03“半条被子”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我来讲”党史教育专题党课ppt——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这三路进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难。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弄清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大方向是西进,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因此,任命湘军头子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16个师,专门追击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顽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文明司。11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给在文明司担任卫戍司令的李维汉发电,命令他率部继续钳制敌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前进。红军就是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
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在她们互相推让的时候,红军大部队已经开始翻山。徐解秀和丈夫朱兰芳送她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就让丈夫送她们翻山。年年这几天,她都要在与女红军分别的山脚下等好久。
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随后赶来,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也被搜走了,还把她拖到祠堂里跪了半天。1984年11月7日,罗开富在沙洲村见到了已经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军吗?”罗开富答:“能见到。”她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敌人要来看我的呀!”她说到这里,脸上已流下了泪水。
丈夫和三个女红军走了,徐解秀苦苦等了50多年。那间厢房的陈设也一直是原来的样子。徐解秀还记得临别前女红军对她说过的话:“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徐解秀抹着眼泪说:“我已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虽然那辰光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徐解秀说
——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我来讲”党史教育专题党课ppt——
“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在80多年前的湖南,3名女红军即使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群众半条。要传承“半条被子”精神,不忘长征初心,铭记为民宗旨,扛起历史使命,拿出真心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与我们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的情怀,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立足自身岗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第一“半条被子”,一半留下的是初心,一半扛上的是使命。“半条被子”留下的那一半映射的是共产党人宁可自己受冷受冻也不让百姓受苦的为民情怀,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带走的那一半承载的是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千万百姓谋幸福的使命担当。无论何时,“半条被子”的故事都具有感动中国的力量,“半条被子”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诠释了我们党同人民始终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信念。
“半条被子”故事虽小,但意义重大;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内涵很丰富,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半条被子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牢记为民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恪尽职守,自觉用“半条被子”精神,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半条被子”精神彰显赤子情怀 第二“半条被子”,一半留下的是牵挂,一半注入的是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半条被子”留下的那一半是人民的情怀,带走的那一半是对人民群众牵挂,彰显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情怀,这种情怀是生死相依、血脉相通的真实写照,彰显了我们党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造福于人民。“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半条被子”的背后,是3名红军女战士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朴素愿望,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敬民如天的初心,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彰显了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彰显了人民拥护共产党的“磅礴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精神体现的是鱼水情深,彰显的是为民情怀。这种精神过去不能丢,现在不能丢,将来更不能丢,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秉承“半条被子”精神,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彰显赤子情怀,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践行为民服务理念。
——建党100周年“红色故事我来讲”党史教育专题党课ppt——
01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共产党员是人民的服务员。坚持为民本色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半条被子”的故事展现了红军在艰苦之际依然坚持为民情怀,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共产党员应该牢记的使命。我们要始终植根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坎“唠唠家常”,用心用情解决人民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力补齐民生短板,用“以民为本”的初心拔掉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钉子”,占领一个又一个“高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02在86年前,中国红军用“半条被子”见证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担当,86年后,一句“2003年非典时,是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保护你们了”的肺腑之言感动了整个中国。在疫情肆虐之际,新时代的青年们挺身而出,“用生命赴使命,将责任扛肩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担当精神。要坚定身上的责任担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克服“怕担责、怕问责、怕追责”的心理,勇敢攻克脱贫攻坚、复工复产、乡村振兴等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梦想。
03“国无精神则不强,人无精神则不立。”今天的“不忘初心”就是要记住以“半条被子”等故事为代表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疫精神等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不惧风雨”的红色传承。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经过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后,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温暖了全中国,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跟“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起感动中国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