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7篇-威尼斯人网址

时间:2022-08-26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7篇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重曲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大跃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7篇,供大家参考。

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7篇

篇一: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重曲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大跃进” 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严重的曲折, 深刻的教训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 医疗、 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良好的开局良好的开局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1、 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 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首先有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首先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进产力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1 956年1 月 , 毛泽东提出:

 要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 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现代科学进军。步保护和发展生

 二、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二、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1、 《论十大关系》 的发表22、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4、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 《论十大关系》 的发表1 956年4月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把党内外、 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 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切积极的因素直接

 2、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 956年9月 ,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任务, 指出: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主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发表1 957年2月 , 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它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 957年4月 27日 ,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 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 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人们提出各种意见, 绝大多数是诚恳的, 当时确实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 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导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第二节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 “ “大跃进大跃进” ” 及其纠正及其纠正“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 的十年  “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 的十年严重的曲折, 深刻的教训的十年的十年  严重的曲折, 深刻的教训

 一、一、 “ “大跃进大跃进” ” 及其纠正及其纠正1、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2、 初步纠正“左” 倾错误的努力2、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3、 庐山会议与纠“左” 进程的中断4、 国民经济的调整5、 “七千人大会” 的召开

 1、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 958年5月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 的发动表明建设总路线。大跃进的发动表明, 中国共产党力图抓住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有利于国内和平建设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上开创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局面。

 但是忽视了客观规律, 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使得以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中国共产党

 2、 初步纠正“左” 倾错误的努力毛泽东是中央领导集体中较早地觉察并实际纠正“左” 倾错误的领导人, 但是这种实倾错误纠“左” 是在继续坚持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的前提下进行的,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领导是种

 3、 庐山会议与纠“左” 进程的中断当时国内的高层领导对1 958年以后的工作和当前形势的估计存在着严重分歧, 这场争斗在经济建设上打断了纠“左” 的进程设上打断了纠“左” 的进程, 使错误延长了更长时间, 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由于把党内正常的意见分歧当作阶级斗争来处理, 这就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升级, 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使错误延长了更长时

 4、 国民经济的调整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局面, 给予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教训。

 1961年1月 , 中共八共党深教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八字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年 月共

 5、 “七千人大会” 的召开1 962年1、 2月 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 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的认识, 对全面贯彻八字方针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会议恢复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左” 倾错误, 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中尚未得到彻底纠正, 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纠正, 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 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

 二、二、 “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 的十年的十年1、 “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2、 全面内乱的形成3、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4、 挫败“四人帮” “组阁”图谋5、 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

 1、 “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的图谋,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 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 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的图谋,

 1965年11月 , 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在上海《文汇报》 上发表, 成为“文化大革命” 的导火线。年中共中央召1966年5月 ,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 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政治局扩大会

 2、 全面内乱的形成1967年1月 , 上海造反派头目王洪文夺取了中共上海市委, 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号称“一月 革命” 。

 1967年2月 , 一批老革命家对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的批评, 被诬为“二月 逆流” 。

 为了稳定局势,毛泽东派遣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

 1969年4月 至1日 至24日 召开的中共九大使“文革” 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加强了林彪、 江青、 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3、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中共九大之后, 林彪集团加紧抢班夺权的阴谋活动。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觉察到林彪等人的宗派活动觉察到林彪等人的宗派活动, 1971年9月 13日 林彪等人仓皇出逃, 结果机毁人亡。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协助下领导全党进行的粉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使党和国家避免了一场大分裂, 但是不允许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1971年9月 13

 4、 挫败“四人帮” “组阁”图谋1975年1月 ,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周恩来为总理、 邓小平等为副总理,决定周恩来为总理、 邓小平等为副总理,挫败了江青等人的“组阁” 图谋。

 5、 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1975年, 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 形势开始有了明显好转。

 随着整顿的深顿势有入发展, 逐步涉及“文革” 的指导思想及其政策本身。

 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的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 在1975年底发动了“批邓、 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好转着顿深

 1976年10月 6日 晚, 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 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毅然粉碎

 三、 严重的曲折, 深刻的教训三、 严重的曲折, 深刻的教训1、 错误的性质2、 犯错误的原因3、 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1、 错误的性质195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错误, 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 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的。

 2、 犯错误的原因第一、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 中国共产党过去家历史更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共党去

 第二、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 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做是阶级斗争, 习惯于大规模疾风暴雨群众性斗争的方法和经验, 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第三、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3、 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第一、 中国共产党在犯错误的时候, 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 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做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第二第二、 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 干部和人民群众, 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 抵制错误, 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第三、 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第三节第三节建设的成就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探索的成果一、 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 医疗、 科技事业的发展三、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四、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一、 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从“一五” 时期开始, 中国经济保持了从五时期开始, 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设了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 的问题。

 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 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1、 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2、 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3、 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三、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从建立之日 起, 就把坚持独立自主、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主、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 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的热潮, 中国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四、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在探索刚刚起步时, 毛泽东就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 结合的基本思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想, 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 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此后, 毛泽东等进一步总结经验, 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初步作出了正确的论述, 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

 1、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2、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3、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4、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5、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6、 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7、 关于党建

 r963 ($zwspliebyurnkhda630(%zwtpmif byvrokhea730)%#wtqmjfcyvsolheb740)&#xtqnjgczvsplieb8 41)&!xuqnkgdzwspmifb85 1r963 ($zwspliebyurnkhda630(%zwtpmif byvrokhea730)%#wtqmjfcyvsolheb740)&#xtqnjgczvsplieb8 41)&!xuqnkgdzwspmifb85 1- -&!yurnkhdawtpmjfc*$yvrolheaxtqnjgc962 *$zvsoliebxuqnkgd963 ($zwsplifbyurnkhda63yurokhdawtqmjfc952*$yvrolheaxtqnjgc962 *$zvsoliebxuqnkgd963 ($zwsplifbyurnkhda63yurokhdawtqmjfc952- - *$yvrolheaxtqnjgc962 *$ zvsoliebxuqnkgd963 ($zws*$yvrolheaxtqnjgc962 *$zvsoliebxuqnkgd963 ($zwsplifbyurnkhda630(% zwtp mifcyvrokhea7 30)%#wtqmjfczvsolheb740)&#xtqnjgczwsplie ($*$yvrolheaxtqnjgc962 *$zvsoliebxuqnkgd963 ($zwsplifbyurnkhda630(% zwtp mifcyvrokhea7 30)%#wtqmjfczvsolheb740)&#xtqnjgczwsplie ($zws*!...

篇二: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明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满怀信心地说:“已经得到解放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人们热切感受到,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

 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01 “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1956 年这一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而载入党的史册,同时又以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载人党的史册。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学习苏联经验。但经过实践,我们党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认识到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提出要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是

 这一探索的开始。

 为了准备召开党的八大和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5 年底至1956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1956 年 2 月至 4 月间,毛泽东分别听取国务院 35 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看法。毛泽东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 月 25 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 月 2 日又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报告。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问题和对苏联经验鉴戒的基础上,报告论述了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报告强调今后要更多地注意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

 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第四、第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十大关系”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关系,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报告提出,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要继续存在、发挥作用。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但也要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

 《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毛泽东多次说:前几年经济建设主要学外国经验,《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在此前后,党还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和国家建设的新任务,在其他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方针。1956 年 1 月,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报告中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他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动员令。会后,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

 会,制定《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1956 年前后,党还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倡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为了民族和祖国的利益实现第三次合作。

 《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展现了党为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解放思想、多方探索的生动景象,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02 党的八大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

 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的核心观点,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党的八大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肯定“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作为补充。这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大会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我国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设想,为全国人民描绘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

 党的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新党章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了许多新规定,要求“党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发扬党内民主”,同时强调“党的民主原则不能离开党的集中原则。党是以一切党员都要遵守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新党章在党员义务方面增加“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等内容。

 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大会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党的八大以后,为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中央按照“三

 个主体,三个补充”方针调整经济关系,取得初步进展,并且产生一些搞活经济的新思路。同时,党对农业集体经济内部关系进行调整,以简政放权为内容的改革也逐步展开。

 以《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01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大的波折。这警示人们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将难以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将难以进行。在国内,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加上经济建设中出现冒进的影响未能完全消除,领导工作中还存在官僚主义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少数群众闹事等不稳定情况。面对这些复杂的新情况,党中央和毛泽东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

 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一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他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升到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高度,强调: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毛泽东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根据党的八大精神和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决定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毛泽东后来指出,党希望通过整风,达到这样的目标: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包括许多有影响的党外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大量批评和建议。绝大多数意见比较中肯,富有建设性,

 对我党整风、改正缺点错误大有益处。

 然而,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许多复杂情况出现了。极少数人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他们把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要“轮流坐庄”,把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说成是产生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根源。这种异常现象引起党的警觉。6 月,中央要求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

 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对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进行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把大量思想认识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大教训,使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遭受挫折。

 02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努力 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力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1956 年初,我国经济建设就已经出现急躁冒进倾向。随着 1957 年一些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党认为经济建设应该搞得更快一些。在国际上,中国共产党在 1957 年 11 月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获得了崇高声誉,再加上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提出 15 年赶上和超过美国,这些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巨大鼓舞。

 1957 年冬季,全国掀起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

 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1958 年 5 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农业方面提出“以粮为纲”口号,要求 5 年、3 年以至一两年达到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引发严重的浮夸风。工业方面提出“以钢为纲”口号,要求几年内提前实现 15 年钢产量赶超英国的目标,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在“大跃进”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1958 年 8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农村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大跃进”初期建立的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刮“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搞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财物和劳动力,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尽最大的努力把建设搞得快一点,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是当时全党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党对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足,由于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结果事与愿违。

 1958 年秋冬之间,党中央开始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了不少乱子。从 1958 年 11 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 1959 年 7 月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领导整顿人民公社,调整高指标,作了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得到初

 步遏制,形势...

篇三: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课标要求:

 了解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理念:

 1.主题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本课确立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分为“方向引领”、“严重挫折”、“伟大成就”三部分,每一部分都紧紧围绕“探索”这个关键词展开。

 2.史料实证。用史料还原史实,展现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原有血有肉、生动细致的历史,使历史课更有历史味,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认知和理解;

 3.历史解释。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辨析,理性、辩证、全面和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4.文本阅读: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深入思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体会祖国强盛的来之不易,形成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目内容主要介绍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包括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中共八大、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政策的调整和建设“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

 第二目内容主要介绍的是“文革”发动的原因、主要经过、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和对“文革”的评价。

 第三目内容主要介绍的是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76 年“文革”结束这 27 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工农业、国防、民生和外交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以及这 27 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的历史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本课知识有所学习,有一定的知识铺垫,但不全面、不深入,而且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容量非常丰富,课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会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过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视频、图片等多种史料,尽可能还原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时代情境中去理解思考。

 五、教学目标:

 1.了解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体会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六、教学重难点:

 (一)本课重点: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

 (二)本课难点:

 理解 20 世纪 50—70 年代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七、本课知识体系

 (一)方向引领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基础和前提:

 (1)政治基础:人民政权的巩固

 (2)经济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3)制度基础: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4)外交基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在亚非会议后取得了新的进展。

 2.指明正确方向: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

 (1)主要内容: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由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1957 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b.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2)历史意义: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疯狂追逐梦想: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落实: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运动的特点:高指标、虚报产量、浮夸风、“共产风”、农业为工业让路、以钢为纲等。

 b.运动带来的影响:资源浪费,严重平均主义,极大破坏生产力,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受到影响等。

 c.运动兴起的原因:夸大主观能动性;对战争临近的估计使中共产生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强烈愿望;反右派斗争的影响;由于大跃进的需要萌发了人民公社的构想;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鼓舞;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等。

 (3)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后果:1959—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4.方针政策调整:

 (1)背景:1959—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时间:从 1960 年冬开始,

 (3)内容: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各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4)作用:1962 年下半年到 1965 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5.伟大目标指引:1964 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二)严重挫折 —— “文化大革命”

 1.背景: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

 (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

 2.主要经过:

 (1)1966 年全面发动

 (2)1967 年“一月风暴”

 (3)1969 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斗、批、改”运动

 (4)1970—1971 年林彪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事件

 (5)1976 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灾难的结束

 3.周恩来、邓小平先后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

 (1)时间:1972 年和 1975 年

 (2)作用: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3)整顿的实质: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4.对“文革”的定性:“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5.“文革”的教训:

 (1)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三)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 —— “文化大革命”结束)

 1.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阶段特征:

 (1)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

 (3)全党、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取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果。

 3.伟大成就:

 (1)工业:

 a.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c.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农业:

 a.措施: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

 b.作用: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国防:

 a.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b.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

 (4)民生: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5)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a.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中日正式建交

 e.意义: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1)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

 5.伟大建设成就的深远意义: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八、教学设计思路

 1.理清线索。与本单元第 1 课内容紧密联系,理清从 1953 年以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历程,从中体会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和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2.突出主题。紧紧抓住“探索”这个主题,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3.历史解释:辩证、全面、客观和理性地理解历史事件。

 (1)以全球视野来观察中国历史:20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除了自身的自力更生之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影响。

 (2)防止简单化、教条化地理解历史,以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的分析为例。

 九、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简短的视频(《复兴之路》第 3 集“中国新生”的片头)

 教师:视频中提到:“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一课,课的标题叫《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到 1956 年,我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成就?(学生概括)

 设计意图:本单元第 1 课介绍的是新中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经济、制度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对前 1 课内容的复习。

 (二)探索的基础和前提:巩固人民政权、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建立、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等。

 教师:到 1956 年年底,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国是继续走苏联的道路还是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呢?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 1. . 中国八大的召开

 1956 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际,中共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回忆,历史上称之为“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呢?

 提供材料:由材料概括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教师:可知这次会议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学生根据材料和书本知识回答

 过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已经指明,那要靠哪些力量去实现建设的梦想呢?

 呈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一段材料,引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及其意义。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 部 调 动 起 来 , 把 我 国 建 设 成 为 一 个 强 大 的 社 会 主 义 国家 。

 ”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要调动全国人民群众的力量。

 教师小结、过渡:是的,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为了把我国尽快建成先进工业国,1958 年,党中央提出了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条路线,那就是(学生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并在全国掀起了追求发展速度和公有化程度的两场运动,运动的名称非常激动人心,分别叫(学生回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一起感受一下那个沸腾的岁月,并从视频中归纳出“大跃进”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观看视频和归纳)

 我们来看看当时毛主席对人民公社有着怎样美好的设想?提供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归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并与当时的现实实际情况(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进行对比,使学生加强对运动后果的认识。

 毛主席谈到对有关人民公社问题的看法:“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公,就是把资本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鸡鸭、房前房后的小树,目前还是自己的,将来也要公有。”——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通过 1957—1961 年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数据表格(略)和一则材料分析当时出现的问题,并对两场运动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从 1957 年到 1960 年,重工业增长 2.3 倍,而农业却下降 22.8%。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教师小结:当对梦想的追逐变得狂热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实践证明,这段激情沸腾的岁月,是一场值得中华民族永远记取的悲剧!

 问题:那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说当时为什么会在全国掀起声势如此浩大的两场运动呢?我们来看材料(四则材料,出自于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材料略),学生根据每则材料分析归纳原因,教师小结。

 过渡:面对严重经济困难,党中央是如何进行克服的?又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呢?

 4. 方针政策的重要调整:

 学生根据书本回答开始调整的时间和“八字方针”的内容,以及 20 世纪 60 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

 教师:是的,在严重困难面前,理性的声音又逐渐清晰了起来。

 4 5.1964 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过渡: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从 ...

篇四: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 毛泽东( 1950 年出访苏联回国后)

 材料二

 1956 年4 4 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 “ 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 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 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 吴冷西《忆毛主席》

 ◎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十年探索(1956-1965)

 充满希望的

 多事之秋的

 1956 年

 十字路口的57年

 走向疯狂的58年

 恢复发展的四年

 严重困难的三年

 (一)充满希望的1956年 1. 《论十大关系》

 1956.4.25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的因素 ,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 双百方针 ”

 1956.4.28

 3. 中共八大

 1956.9

 思考:为什么是充满希望的 1956 年?

 ① ① 背景?

 ② ② 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③ ③ 意义?

 中共八大: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多事之秋的1956年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 赫鲁晓夫 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 6 月和 10 月, 波兰和匈牙利 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 大动荡 的时期。

 ——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国内

 从 1956 年9 9 月到 1957 年3 3 月间,全国发生了 20 起共约一万多 工人罢工、请愿事件 。有几十个城市发生 30 起一万多大、中学校 学生罢课、请愿事件 。在农村也发生了 闹退社的风潮 。如 浙江省 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重大!

 (三)十字路口的1957年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 敌我之间 的矛盾和 人民内部 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957 年)

 敌我矛盾需要用 强制的、专政的 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 民主的、说服教育的 、 “ 团结 ——批评 —— 团结 ” 的方法去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q1:当时中国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 人民内部矛盾

 q2:结合所学,哪一矛盾更主要? 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十字路口的1957年 整风运动(1957年)

 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曾在 1942 年、 1950 年、 1957 年进行过3 3 次。

 1957 年4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作为主题,进行 “ 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 ” 的整风运动。

 1958 年8 8 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意义: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需要。

 (三)十字路口的1957年  “ 党天下 ” 、 “ 轮流坐庄 ” 。

  “ 我们现在生活没有 1949 年的生活好,现在我们工人的工资高,但商品价格比 1949 年的高,物价涨得太多了,不如 1949 年的生活好。

 ”

  “ 毛主席领导好是好,再过两年有米讨;毛主席万万岁,买什么东西都站队。

 ”

 q1:产生了什么影响? —— 反右 派斗争 及扩大化 (夸大阶级斗争)

 反右派斗争:针对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 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

 1957 年7 7 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 1958 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在 斗争过程中 某些人 犯了严重的扩大化 的错误。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四)走向疯狂的1958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1958 年5 5 月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三面红旗: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

 (四)走向疯狂的1958年

 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 “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

 ”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大炼钢铁

  1958 年, , 全国共生产钢 1108 万吨, ,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 万吨 。

 瞎指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8 年8 8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 1958 年生产钢 1070 万吨 ,即 比 1957 年的钢产量翻一番 ,作为 1958 年实现 “ 大跃进 ” 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 多万吨钢,要在后4 4 个月完成 700 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①工业大跃进

 高指标 思考大跃进具有哪些特点?

 (四)走向疯狂的1958年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 粮食产量由 1957 年的 3901 亿斤提高到 7000 亿斤 。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 1 至2 2 米左右 。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 “ 打擂台 ” 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 争报高产 。

 1958 年7 7 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 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

 ②农业大跃进

 高指标 浮夸风 瞎指挥 思考大跃进具有哪些特点?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

 。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如何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等。

 评价: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

 ①“大跃进”属于 生产力 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不同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 生产关系 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二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脱离国家实际,片面地要求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

 (五)严重困难的1959至1961年 由于饥饿而瘦小的中国儿童 1959 年 — 1961 年中国的农村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六)全面调整的1962至1965年 (1)“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 八字 方针

 (经济)

 (2) 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3) 七千人大会 ( 1962 年)

 ◎ 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等人 在一起

 毛泽东:

 “ 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

 毛泽东:

 “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 使 生产力很大 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 没有 100 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

 (4) 提出 “ 四个现代化 ” ( 1964 年)

 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 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 现代农业 、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和 现代科学技术 的社会主义强国 。

 篇章二 十年动乱

 二、“文化大革命” 文革发动

 打倒一切

 周恩来主持工作

 批判极左思潮

 66年春夏 69年4月 71年9月 72年 75年 76年9月 76年10月 67年初 一月风暴

 全面夺权

 中共

 九大

 林彪反革命集

 团武装政变

 毛泽东

 逝世

 邓小平整顿工作

 经济形势好转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文革的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 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 的现实危险,因此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 ,想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的过程:

 ★ 探究一:认识 “ 文化大革命 ” 的错误。

 3. 性质: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 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理论:

 阶级斗争扩大化。

 (2)实践:

 ①政治:

 民主法治遭受破坏 二、“文化大革命”

 (2)实践:

 ②社会:

 社会秩序陷亍混乱

  “ 文化大革命 ” 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 5000 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 30 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 80% ,超过建国 30 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 李先念 1977 年 12 月 20 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③经济: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④人权: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⑤文化: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 探究一:认识 “ 文化大革命 ” 的错误。

 二、“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

 我们还是在 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1979 年) )

 篇章三 伟大建设成就

 三、伟大建设成就( 1949- - 1978 )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工业 科技国防 农业 教育医卫 外交事业 基础建设、三线建设

 原子弹、氢弹、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农田建设、培育良种、科学种田

 长足进步、蓬勃发展

 第二次建交高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 ☆1964 年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 ☆1967 年氢弹爆炸成功

 三、伟大建设成就( 1949- - 1978 )

  新中国成立后,由亍美国的阻挠,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重返联合国: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过程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伟大成就的创造者:

 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

 —— 邓稼先

 三、伟大建设成就( 1949- - 1978 )

  为国家隐姓埋名,连父母妻儿都不知其行踪。

  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计算,一个数据要一日三班倒,演算一个多月。

  试验出事故,深知辐射危险却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 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 临终叮咛 :"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

 国家脊梁——邓稼先 三、伟大建设成就( 1949- - 1978 )

 国家脊梁——王进喜 大庆油田

 “ 铁人 ” 王进喜

 三、伟大建设成就( 1949- - 1978 )

 国家脊梁——王进喜  1960 年参加松辽石油会战时 他 逢人就问的三句话:

 “ 这里我的井位在什么地方?我的钻机什么时候能到,这里钻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

  为了堵住井喷 , 纵身跳入滚烫的泥浆 。

  被誉为 “ 铁人 ”“ 钻井卫星 ” “钻井闯将”。

 ◎ 王进喜日记

 三、伟大建设成就( 1949- - 1978 )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 1 1. . 成功:中共八大 、 双百方针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 、八字方针 、 “ 文革 ” 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

 2 2. . 失误: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大跃进 ” 、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

 3 3. .

 经验教训:

 (1 1 )

 依据国情 , 实事求是 。

 (2 2 )

 必须t t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3 3 )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不能急于求成 。

 (4 4 )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

 (5 5 )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 搞好综合平衡 。

篇五: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难点:

 20 世纪 50 ~ 70 年代社 会主义建 设的 曲折发 展 、教训 和 伟大成 就。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 世纪 50 ~ 70 年 代 时间轴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 1. . 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①召开背景经济上——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上——1954年宪法颁布,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实现;外交上——万隆会议后,打破西方的孤立和封锁;思想上——苏共二十大启示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1956年2月苏共召开的二十大,第一次公开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了“个拜”造成的恶果。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书记处、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在这些会议上,中共“以苏为鉴”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毛泽东当时多次指出:苏共二十大“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又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样迷信了。”——摘编自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1 1. . 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②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后来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1 1. . 成功探索(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内容:①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②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③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④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地位: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

 【知识链接】

 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随后展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执政的共产党开展的一次意在扩大民主,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次尝试活动。然而,在不到 40 天的时间里,运动却发生了重大转折,转向反击所谓资产阶级右派的严重斗争。最终的结果背离了整风的最初的目标。

 【知识链接】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但反右派斗争严重的扩大化,成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内容的“左”倾理论逐渐形成的起点,导致了对知识分子的分析和政策的变化,破坏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促使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左”倾思想的滋长和发展。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三面红旗: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 年5 5 月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材料反映了中央领导人出现什么思想?2. 探索失误

 大跃进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 粮食产量由 1957 年的 3901 亿斤提高到 7000 亿斤 。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 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 1 至2 2 米左右 。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 “ 打擂台 ” 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 争报高产 。

 1958 年7 7 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 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共产风大跃进 具有哪些特点?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 一大二公 ” , ……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 平均主义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1)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2)缺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3)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如何认识这一时期探索中的失误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1)“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 八字 方针(2) 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整(3) 七千人大会 ( 1962 年)(4) 提出 “ 四个现代化 ” ( 1964 年)3. 政策调整

 1 1. . 原因 :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②林彪、江青一伙的推波助澜。二、文化大革命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10月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 2. . 过程: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收到严重破坏,无政府状态,文化断层。

 3 3. . 评价 :(1 1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 是党内 “ 左 ” 倾错误 发展的表现,是 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 内乱 。

 (性质)(2 2 )它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消极影响)(3 3 )这场灾难促使党和人民意识到:①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④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髙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教训)

 领域 成 就工业国防科技农业教育医疗外交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兴修水利、农田建设、培育良种、科学种田长足进步、蓬勃发展建交高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中美建交(1979)—— 伟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原子弹4 1964 年 年 0 10 月16 日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1967 年6 6 月 17 日 ,我 国 第 一 颗 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6 6 月 24日 ,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科技和国防

 国家脊梁——邓稼先为国家隐姓埋名,连父母妻儿都不知其行踪。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计算,一个数据要一日三班倒,演算一个多月。试验出事故,深知辐射危险却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临终叮咛 :"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

 1960 年参加松辽石油会战时 他逢人就问的三句话:

 “ 这里我的井位在什么地方?我的钻机什么时候能到,这里钻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为了堵住井喷 , 纵身跳入滚烫的泥浆 。被誉为 “ 铁人 ”“ 钻井卫星 ” “钻井闯将”。国家脊梁——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71 年10 月25 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重返 联合国 :中国代表团团长 乔冠华 开怀大笑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 ?

 1.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可知,该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课堂检测

 2.“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篇六: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史·读原著《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第一至第三节)

 前言导读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明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他满怀信心地说:“已经得到解放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人们热切感受到,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了。

 01 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02 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03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第一部分 “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党的八大

 “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01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学习苏联经验。但经过实践,我们党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认识到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提出要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报告强调今后要更多地注意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第四、第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主要讨论政治关系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报告提出,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要继续存在、发挥作用。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但也要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

 《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11956年1月,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21956年前后,党还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倡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为了民族和祖国的利益实现第三次合作。

 党的八大02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2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党的八大坚持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肯定“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作为补充。这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大会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我国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设想,为全国人民描绘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新党章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了许多新规定,要求“党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发扬党内民主”,同时强调“党的民主原则不能离开党的集中原则。党是以一切党员都要遵守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新党章在党员义务方面增加“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等内容。

 党的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大会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党的八大以后,为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中央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方针调整经济关系,取得初步进展,并且产生一些搞活经济的新思路。同时,党对农业集体经济内部关系进行调整,以简政放权为内容的改革也逐步展开。以《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第二部分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努力 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01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他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升到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高度,强调: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毛泽东后来指出,党希望通过整风,达到这样的目标: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广大干部群众包括许多有影响的党外人士积极响应号召,对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及党政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大量批评和建议。绝大多数意见比较中肯,富有建设性,对我党整风、改正缺点错误大有益处。整风运动

 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许多复杂情况出现了。极少数人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他们把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要“轮流坐庄”,把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说成是产生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根源。这种异常现象引起党的警觉。6月,中央要求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对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进行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把大量思想认识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大教训,使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遭受挫折。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努力0211956年初,我国经济建设就已经出现急躁冒进倾向。随着1957年一些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党认为经济建设应该搞得更快一些。2在国际上,中国共产党在1957年11月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获得了崇高声誉,再加上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这些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社会主义者巨大鼓舞。31957年冬季,全国掀起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4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农村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大跃进”初期建立的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刮“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搞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财物和劳动力,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0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02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服务03 要以“农、轻、重”为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04 综合平衡是整个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国民经济应当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031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努力坚决纠正“共产风”;2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在八届九中全会以及为准备这次全会而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之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系统解决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毛泽东于1961年3月主持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农业六十条)。在条例起草和修订期间,全党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逐步解决农民强烈反映的公共食堂等问题。

 31961年9月,中央作出《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强调必须当机立断,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指标降到确实可靠、留有余地的水平上。同时,中央发布试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工业七十条),对于恢复和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41962年3月,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使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鼓舞。5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的书面报告草稿,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61月30日,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作了自我批评,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调查研究,弄清楚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01 大力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02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停建缓建大批基本建设项目;03 缩短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04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加强农村基层的领导力量

 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1 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 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3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4 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一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第二步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04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争取“中间地带”,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成为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打开外交局面的重大成果。

 这一时期,中美之间围绕美国武装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和美国武装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等问题展开对抗。1958年8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以炮击金门的方式把台湾问题提出来,沉重打击了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的气焰和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有力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和决心。1965年开始的援越抗美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威胁、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无畏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苏联党以“老子党”自居,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和外交上服从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正如邓小平所说:“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决顶住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党的尊严。

 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

篇七: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人:xxx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讲聚焦的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二十多年的历史。第一个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艰辛探索的十年;第二个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个阶段,文革结束后的1976年到1978年,我们党史上一般称之为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preface 前言

 directory 目录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1956- - 19661966- - 19761976- - 1978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政治上“左”的错误虽有进一步发展,但总体上还没有对经济调整工作产生重大干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当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宣布:我国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6年将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宣布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这个宏伟的任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而没有能够按计划付诸实施。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01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02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 03 04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07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08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09 10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05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

 06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这期间成长起来的成千上万各类专门人才,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党的组织部门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并提拔一些人到省、部级领导岗位工作,其中大部分人经受住了后来政治运动的考验,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十年里 无论是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还是党政干部队伍,都有较大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涌现出像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先进人物;还有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和三线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作出奉献的许许多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同甘共苦,昂首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战胜严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的情况下取得的。艰难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使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毛泽东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中国工业化道路。他还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他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他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提出许多正确观点和主张。十年里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党中央在六十年代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经验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第一部分// part 01总之,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第二部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第二部分// part 02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文化大革命 ”发生的背景与原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第二部分// part 02中共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1971年9月林彪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但中共十大仍然继续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加强。“文化大革命” ”历经从发动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 从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 从十大到1976年10月结束这样三个阶段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而终止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1976年9 9月毛泽东逝世后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第二部分// part 02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然艰难曲折,但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这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进展,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实践证明

 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第三部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党史党课

 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第三部分// part 03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整整二年又二个月,人们统称两年。这两年的时间不长,却是历史新时期很重要的一段。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三种不同论断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扭转乾坤的两年‘文革’结束的两年

 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第三部分// part 031981年的《历史问题决议》说:“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就是说,粉碎“四人帮”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阶段性的标志。一 粉碎“四人帮”是历史阶段性标志。为什么说粉碎“四人帮”是我国历史发展阶段性的标志呢?请大家谈一谈对此的理解吧?对我国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是阶段性的标志呢?

 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第三部分// part 03党内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权。除华国锋外,叶剑英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粉碎“四人帮”同时,就夺回了宣传舆论大权(这是“四人帮”实际掌控的主要权力)。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已经难以贯彻,开始了扭转“左”的发展方向的拨乱反正。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重新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无产阶级的基本任务之一,从而动摇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从根本上摧毁了推行“文革”路线的政治力量,从而终结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浩劫“文化大革命”;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第三部分// part 031979年3月17日,胡耀邦在在中央党校第期三开学大会上讲话中说:“两年半以来,我们全党全国的形势究竟怎么样?两年半究竟是怎样的两年半。我觉得这两年半我们确实搞了一场大革命,真正搞了一场阶级斗争,两个阶级的大搏斗,搞了一场拨乱反正,开始扭转了乾坤,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对于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必须有足够的、全面的估计。粉碎“四人帮”两年半以来,我们已经基本上摧毁了‘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势力,调整和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党、政、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人民可以信赖的干部手中,党、政、军的工作也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秩序。这是一个非常重大和来之不易的成就。”二 必须足够估计这两年的成就

 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第三部分// part 031981年的《历史问题决议》对这两年的发展也作了概括:“从这时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中,广大干部和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各项建设工作。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清查他们的反革命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党和国家组织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开始部分地进行。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也开始走向正常。”这说明,这两年的工作进展相当快,成绩很大,很难说是在徘徊中前进。在此期间,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解放;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恢复了他的各种领导职务。12月,党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长,实际是改组了中央组织部,加速了冤假错案的平反,等等。党前进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两年

 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话金句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话金句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话金句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话金句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话金句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推荐访问:党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党课 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