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9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10月20日,我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6课时。这次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今年 10 月 20 日,我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 6 课时。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老师们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
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 2016 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同意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本次培训共两个内容:《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一、新教材编写依据 1.2011 版课程标准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二、总体设计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
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四、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五、 对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3.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点太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
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和体会。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
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十三中学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网络培训总结
根据区教体局《关于组织参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学科教师网络培训会的通知》精神,为了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部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实现部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我校与 2016 年 10 月 20 日组织了全校思品教师参加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全国网络培训会。现将我校教材培训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重视,管理到位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部编初中《道德与法制》网络培训工作,校长亲自安排,业务校长到位督查,本次培训工作学校严格按照区教体局通知要求,调整多媒体信息教室,检查网络设置,配备教师培训设备,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本次教材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 容、人员落实到位,做到了培训教师有笔记,有总结。
二、内容丰富,全员参与
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时间紧凑。培训内容主要有:新课标解读;新编修订教材体系结构和编写思路介绍;起始年级教材解读。培训自
早上8:45-9:00 开幕式;9:00-11:30 专家讲座:专题一;11:30-14:00 午休;14:00-15:30 专家讲座:专题二;15:30-16:30 直播答疑。培训间歇,学校教师还对培训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尤其对七年级思品任课教师的新教材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三、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整个培训过程,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获益匪浅。此次新教材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思品教师对新教材的整体把握,进一步规范了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初中思品教师在对新教材的研究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修养,提升了对教材的开拓性解读能力,更加重视起始年级的思品教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专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是,培训中也发现了问题:教师的理论不够,学习仍要加强督促。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力度不够。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当然,我们期待着思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与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为学生一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新教材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大的进步、更新的挑战和更多的快乐。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6 年 10 月 20 日,我有幸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 2016 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
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一汇报: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
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
篇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瑾玉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解读内 容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1具体要求和目标 2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3几点思考4
1954年1978年1997年 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中国法制建设步入正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十六字基本方针。法制不断健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十六字基本方针。法制不断健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党的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20022012年2014年党的十六大 明确提出依法行政,法治内涵不断丰富党的十六大 明确提出依法行政,法治内涵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大 提出新十六字方针 全面法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八大 提出新十六字方针 全面法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法执法法制法治制度 重在立法治理重在全面实施治理重在全面实施从发展看变化
2014 2016.42016.6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2016年起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初中思想品德起始年级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年起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初中思想品德起始年级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育部颁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部颁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从发展看变化
• 从内 容看 变 化传统法治 现代法治rule by law rule of law统治工具 权利保障服从国家权威 限制国家权力义务本位 权利本位不强调程序正义 强调程序正义以法治国依法治国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私权利不仅指公民私权利不仅指公民公权力行政机关的权力和义务公权力行政机关的权力和义务不是绝对的,有一定适用范围,考虑底线,道德规范不是绝对的,有一定适用范围,考虑底线,道德规范
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从意义看发展一般的普法活动传授法律知识缺乏整体规划一般的普法活动传授法律知识缺乏整体规划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尊崇公序良俗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遵循规律 科学安排注重知行合一 方法多样注重参与 互动 思辨遵循规律 科学安排注重知行合一 方法多样注重参与 互动 思辨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内外结合多方协调 形成合力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内外结合多方协调 形成合力
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 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普及宪法常识 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 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 培育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 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总目标小学阶段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总目标小学阶段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法] 卢梭建立宪法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对接重要的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对接重要的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宪法精神。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规范行为,保护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 去郊游 去看病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规范行为,保护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 去郊游 去看病……从出生到人生的每个阶段
以基础性的 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 为主, 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 。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和要求 形成合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设置专门课程内容依据学生特点,综合运用模拟法庭、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依据学生特点,综合运用模拟法庭、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 跨学科研究 主题教育实施途径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 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小学低年级小学低年级
•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小学高年级小学高年级
系统设计法治教育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 以宪法精神为主线 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 等为重点,明确学习要求。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体现
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内容。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法治教育内容。编写法治教育专册,供六年级和八年级使用,满足不同学段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编写法治教育专册,供六年级和八年级使用,满足不同学段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同时,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同时,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体现
有机结合中小学学生生活经验 从现实问题入手以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以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体现
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体现
几点思考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身边不仅仅包括法律,法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完善且良性运行的制度会最大程度的保障我们的生活。一个文明、理性、有序的社会却绝非制度本身就能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身边不仅仅包括法律,法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完善且良性运行的制度会最大程度的保障我们的生活。一个文明、理性、有序的社会却绝非制度本身就能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案例:以孝敬老年人为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案例:以孝敬老年人为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6年,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年,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几点思考厘清关系:法律与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外化的道德。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法兼修的人才以德治国,依法治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外化的道德。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法兼修的人才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共性:规范人们的行为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道德是社会群体共同倡导和约定俗成的规范。关系:法律是基础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共性:规范人们的行为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道德是社会群体共同倡导和约定俗成的规范。关系:法律是基础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几点思考厘清关系法律与规则 法律与纪律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知识法律与规则 法律与纪律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知识(核心 能力 基础 )法治教育、课程目标、育人目标(合力 一部分 本位 )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 (法律视角 学生立场)教材校园里的号令东西放回原处不打扰别人活动不能进行怎么办?与他人分享科学性 比如年龄的意义法律条文模拟法庭变质食品问题 一年级
几点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的变化是渐进与发展,并非破立和割裂关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的变化是渐进与发展,并非破立和割裂关系回归生活 实践智慧 责任担当行为边界 权利义务 程序正义自我表达 独立思考回归生活 实践智慧 责任担当行为边界 权利义务 程序正义自我表达 独立思考法治精神,不仅强调守法,更强调人权保障不是单纯让学生守法及预防犯罪 而是建立相互尊重与理性互动 ,树立正确法治观念。法治精神,不仅强调守法,更强调人权保障不是单纯让学生守法及预防犯罪 而是建立相互尊重与理性互动 ,树立正确法治观念。
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
篇三: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制定本大纲。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 ' 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栾 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 矾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 捌 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爹 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 c 要求。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 媲 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 逛 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 咩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 沉 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 蕖 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 方 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 缵 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 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
的青少年 喉 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 贸 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建设社 倥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 ャ 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 乙 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高度重视青 乳 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教育从 杌 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宀 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 ㄑ 识的转变,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 杲 ,将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 卣 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力提 高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教育的 兖 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 腋 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 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 ぇ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嘁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 二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 五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 礞 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 危 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襻 ,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 周 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工作要求
— 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 ├ 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 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 传 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 ビ 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 汆 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 颤 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 饣 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 鼽 治的育人功能。
——以宪法教育为核心 铁 ,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教育要以 坤 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 耘 ,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 汰 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要将宪 浏 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 雎 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 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 芤 、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
——以贴近 疆 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法治 舄 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 艇 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 蠃 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坚 揎 持落细落小落实;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 锩 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 男 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 枚 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 展 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 蛤 和实效。
——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 史 育体系为途径。法治教育要从小抓起,贯 命 穿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要充分发挥课堂 靛 教
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门学科蕴 抄 含的法治教育内涵,注重发挥课外活动、 鸯 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政 カ 府部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配 弃 合,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 伟 相结合的教育合力。
三、青少年法治教 槛 育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 へ 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 讣 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 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 [ 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 棕 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 勾 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 椭 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 达 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 ж ,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 斯 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 桫 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
僖 阶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 载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 w 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 痫 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 场 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驯 ,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 ↓
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 鸯 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其中,小学阶段 ,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 沐 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 硼 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 枥 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 御 ,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 行 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 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 ゃ 、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 陀 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 疑 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 青 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高 钸 中教育阶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 柚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 刀 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 煲 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 撅 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 砸 身权利的能力。
3.高等教育阶段。进 诣 一步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 飓 律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基本掌握公民常用 ⑻ 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 牵 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雏 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坚定走中 景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一)总 痕 体内容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法律常识、 总 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 厨 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 濮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 叵 ,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 ┙ 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 ⅲ 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 钢 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 碛 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 跞 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 庋 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 申 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 掘 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 船 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 尝 、层次递进。
(二)分学段的教学内容 玉 与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 以基础性的行 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 会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 袖 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 ヱ 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 馔 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 蔫 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 臾 ,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主要分阶段 阆 实施以下内容: 小学低年级(1-2 年 癯 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 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 瘤 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 ū 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 挪 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米 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 哈 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 磕 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挫 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 年级)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 屣 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 狐 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 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 宀 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 二 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 蛱 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 ⑦ 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 ,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觉 。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 廴 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即 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 邯 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 只 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 敲 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 胃 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 亟 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及其危害和要 用 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 痊 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 护 公约。
初中阶段(7-9 年级)
进一 ┉ 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 屈 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 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 υ 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了解民事法律 未 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 迭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 峒 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 沛 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 骀 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 臬 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 ξ 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 孪 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 肮 。
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 养 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 跪 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 干 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 薄 事务的意识。
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 h 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 阍 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 妻 类,建
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 钎 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 蜘 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 赞紧急避险等概念。
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 骛 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 哓 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 睇 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祚
2.高中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 揽 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认 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识、法律 岫 制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 暂 知识;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 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 芄 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 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 蔫 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主要实施以 蛙 下内容: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蹼 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 幼 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氇 治道路的认同。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 子 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 飧 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 娈 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 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 夂 律规定,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了解宪 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理解民 呕 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 拾 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 洳 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与履行 蚤 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了 笏 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规则。简要 辽 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 t 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 科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了解与生活密切 奁 相关的行政法律中的重要规则,认知和理 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 握 法律制约,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理解 幂 刑法的运行规则,了解犯罪构成以及罪刑 法定等基本原则。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ピ 深化守法意识。了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堍 ,以及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 鞭 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识 曙 ,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 疬 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 命 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 硖 公正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业务 皇 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 的价值。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 叭 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 溴 等主要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
3.高等 男 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 廊 基础上,针对非法律专业
的学生,根据高 烤 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目的,系统介绍中 履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溷 ;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知晓法治的 暖 中西源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 目标、道路选择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除 的内容与机制;了解法治的政治、经济、 鹳 文化、社会和国情基础,理解法治的核心 - 理念和原则;掌握宪法基本知识,了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 抿 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等 蕾 重要、常用的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增加 秆 法...
篇四: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21 年妇女儿童工作的总结及 2022 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局机关)xx 区司法局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现将我局 2021 年妇女儿童工作总结及 2022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1 2021 年妇女儿童工作总结
(一)统一部署开展“两纲”终期评估工作 2021 年 xx 区司法局按照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全面展开“两纲”(20xx-20xx年)终期评估工作。
(二)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今年来,我局把对妇女和儿童的法律援助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各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妇女儿童援助咨询站。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成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 xx 个,将妇女儿童的援助工作延伸到基层,延伸到各类学校。全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初具规模,运转有序,就近及时,解决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纠纷,方便了受援人,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落实普法教育,提高妇女儿童法律意识 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妇女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宣传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列入《2021年xx区普法工作要点》。
结合普法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帮助广大妇女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自觉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我们还通过“三八”妇女节街头宣传、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提高妇女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二是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区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就把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和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普法重点之一,作出了具体规划。我局与区教体局、团区委等单位密切配合,指派律师事务所进行指导,在学校举办“模拟法庭”,学生们通过旁听模拟庭审,对法律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提高了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创新工作方法,保障妇儿权利 一是扎实开展“警校共育”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普法期间,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教体局积极配合,对我区法制副校长采取观摩教学、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
提高了法制副校长的法律素质,使其在依法治校和维护在校学生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充分利用“法律大讲堂”,多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扩大宣传面,动员家长共同参与搞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增强了师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三是派出律师、法律工作者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举办法治讲座、法律咨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青少年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多渠道积极开展法律援助。xx 区法律援助中心利用“大律师与市民面对面活动”、“大律师走基层活动”、“法律服务大篷车”等契机积级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今年,xx 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承办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诉讼案 xx 件,妇女援助案件 xx件。
三是因案施矫,加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近年来,随着社区矫正对象数量的逐步增加,女性和未成年人也按照一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对未成年矫正对象注重个案分析,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有针对性开展社区矫正。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作用。加强和未成年矫正对象学校的联系和沟通。突出教育为主的工作理念,与已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分开实施,保护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和个人隐私,避免交叉感染。注重提升矫正实效、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截至目前,我局现共有女性社区矫正对象 xx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 x人。
二、2 2022 年妇女儿童工作计划
(一)把妇女儿童普法工作纳入“八五”普法规划 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做到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类学科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发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法治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渗透。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青少年网上学法用法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宣传,加强特殊青少年群体法治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加快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健全完善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积极探索学用结合的法治教育方式,充分运用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等载体,大力推广法治实践案例教学,在社会实践中激发青少年学法兴趣,培养法治信仰。积极引导司法、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职业群体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二)细化矫正方案提高妇儿矫正质量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开展一至二次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个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
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保证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质量。
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三)应援尽援,切实保障受援对象合法权益 一是整合司法行政系统资源,坚持将法律援助宣传工作融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工作过程中,注重在开展司法行政工作中宣传法律援助,发挥职能优势,形成系统合力。借助重要节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及相关政策,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工地、进军营等“法援惠民生活动”,有效提高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
二是立足区情,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逐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放宽经济困难标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向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少数民族等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一律免审提供法律援助;对持有特困职工证、失业救济金领取证、再就业优惠证等经济困难证明之一的,不再审查经济状况;对情况紧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先行受理予以援助,事后补办材料手续;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贴近基层的优
势,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方便困难群众及时就近提出申请;对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提供电话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
篇五: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思想道德与法治 》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课程时间: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各专业统招学生 学
分:3 学
时:16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要求,依照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设立。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力求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我校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双通双融”教学模式,即课程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中鲜活案例的贯通,将共青城市特有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校园活动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
(一)
能力教育目标
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确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锤炼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内化为信念,外化于言行。
(二)
素质教育目标
1. 以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法律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探索进取、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实践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践项目
实践内容及要求
考核成果
形式
学时
项目一 专题讨论 辩论、演讲 通过辩论比赛,使同学们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从而培养思辩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撰写文章和演讲,对学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爱校、爱国(强调国、学校、家、自己几者的关系),同时对自身爱国主义情感进行挖掘。
实践活动过程表现 2 项目二 游 戏 活动:人生价值大拍卖 通过游戏活动来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而培养积极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学会抓实践活动过程表现 2
住机会,不轻言放弃。
项目三 “青春正能量”随手拍
通过“寻找校园最美笑脸”“记录感动一瞬间”“再现爱心公益”等主题拍摄活动,通过这些传播正能量的照片展览,展现当代大学生自信乐观向上向善的良好精神状态,丰富大学生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活动表现及活动总结 2 项目四 参观实践教学基地
充分发掘江西本土特色和历史文化,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义门陈”的浓厚兴趣,积极汲取“义门陈”文化精华,学习和传承其优良家风,促进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通过参观“共青精神”体验园、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观看影片、体验民俗农耕文化等了解“共青精神”。坚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信念,意识到更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共青精神”,要以垦荒人为榜样,以“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共青精神为动力,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大学生。
活动表现及 活动总结 4 项目五 “我的校园我作主”校园道德状况调查
通过对校园内的道德状况的调查,认识到我们校园中的正能量以及存在的不良道德状况,充分发扬共科人的主人翁意识,对正能量进行宣传发扬,对不良道德状况提出整改或纠正措施。帮助我们每一个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
调研报告 2 项目六 参加法庭庭审旁听、模拟法庭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中法律教育模块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素养的教育。该模块的总体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维权意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信仰法律的现代公民。
活动表现及 活动总结 4
四、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一)
实践教学方法和要求
1. 对教师的要求
(1) 实践指导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前应制定本次活动的实践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过程,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2) 在每次实践教学活动前,实践指导教师都应对学生开展专题培训;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评定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成果;结合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
(3) 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实践教学活动体会、经验。指导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展板等形式展示实践教学成果。
(4) 实践教学活动结束,指导教师应整理实践教学活动所有材料包括视频、图片、书面资料等供学院核查。
2. 对学生的要求
(1) 实践教学活动前,了解实践教学项目的内容、意义等,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 实践教学活动中,服从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挥,遵纪守法,认真踏实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3) 实践教学活动结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体会、经验交流会,认真完成并提交实践教学活动成果。
(二)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课程成绩计算方式为:课堂成绩 70%(其中平时考勤、课堂问答 10%、平时作业 10%,期末机考成绩 50%) 课程实践教学成绩 30%。
(2) 实践教学成绩依任课教师选定的实践教学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 具体实践项目的组织安排、考核要求等由任课教师制定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予以确认。
五、参考教材与资料
1.《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程》,孟利华、张忠民、侯永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 年。
2.《思想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教程》,邵菊欣,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 年。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修订)日期:2022 年 月
篇六: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司法厅(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新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 g 大和十 g 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我们研究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条件保障,切实推进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协调、组织政府各有关部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各高等学校要组织力量,积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情况,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和经验,请及时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教育部普法办)、司法部法制宣传司。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2019 年 6 月 28 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 g 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制定本大纲。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 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 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教育从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转变,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将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力提高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
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 g 大”重要思想、党的十 g 大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工作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要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
——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要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法治教育要从小抓起,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门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新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新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阶段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其中,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
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高中教育阶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新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3.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识,基本具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一)总体内容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新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新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新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二)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
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主要分阶段实施以下内容:
小学低年级(1-2 年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 年级)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新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新合同以及新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新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初中阶段(7-9 年级)
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新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新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
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
初步了解我国司法新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
2.高中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拓展法律常识、法律新制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重要的法律知识;加大法治原则、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注重增加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思辨性,结合现实案例、法治实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主要实施以下内容: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新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新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了解宪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新合同订立与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规则。简要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中的重要规则,认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法律制约,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理解刑法的运行规则,了解犯罪构成以及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深化守法意识。了解诉讼新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
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8846威尼斯的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
3.高等教育阶段
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根据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目的,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知晓法治的中西源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道路选择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机制;了解法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情基础,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掌握宪法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特色...
篇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7016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英文名称: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48/3(讲课学时:40
实践学时:8)
开课学期:1、2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本科生 授课语言:中文 授课平台:雨课堂 一、课程性 质与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课程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帮助大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思想道德与法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本课程是基础,所以该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以作为其他三门课程的前提。
三、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论,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学会以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处理人生矛盾,正确评判人生价值,为在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提供思想准备。(支撑毕业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建议支撑毕业要求第 12 点,非工程认证专业可自行确定)
2.通过学习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支撑毕业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建议支撑毕业要求第 8 点,非工程认证专业可自行确定)
3.通过学习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做忠诚的
爱国者和时代的奋进者。(支撑毕业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建议支撑毕业要求第 8 点,非工程认证专业可自行确定)
4.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在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锤炼道德品格,提升道德境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毕业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建议支撑毕业要求第 8 点,非工程认证专业可自行确定)
5.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体系的精髓,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支撑毕业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建议支撑毕业要求第 8 点,非工程认证专业可自行确定)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教学目标 1 一、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1.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明确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3.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4 讲授 1、4、5 2 二、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1.了解人生观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4
讲授
1 3 三、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4 讲授 资料展示 2 4 四、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6 讲授 讨论 3 5 五、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1.确立共同的价值追求 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讲授 1、4 6 六、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1.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6
讲授
4 7 七、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1.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3.维护宪法权威 4.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8 讲授 案例展示 5 8 八、“道德微电影”展示
2 展示 1、2、4
9 九、课程总结
2
五、其他教学环节 1.实践学时:8 学时
“道德微电影”录制与展示 “道德微电影”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细微观察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戏剧化并录制、剪辑、合成,使之实现高度升华的影像作品。“视频”不是对短剧进行简单的录制与播放,而是经过剪辑、配乐、配景、限时等加工制作的作品,也可称为“道德微电影” 。
2.具体操作:
(1)组织部署 每个自然班分三组,每组约 10 人左右,拟定导演、编剧、道具、录像、编辑、演员等。提供参考选题,讨论并撰写剧本,精心设计和安排。每个“视频”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在最短的时间内反映出最核心的思想内涵。
(2)指导录制 第一步,指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或其他录像设备,根据剧本对不同空间的分镜头表演、或完整短剧进行录制。
第二步,要求全组成员反复观看拷贝录像资料,并研究如何剪辑、采用,并形成书面意见。
第三步,指导学生对录制的内容进行剪辑编排,配加生动丰富的背景音乐、配图、画面,通过剪辑修正语言、裁剪冗余,以适应质量要求和课程时间要求。
(3)展示播放 作品在老师审查完后在课堂播放,并进行评判。期末将作品电子版集中交给任课教师。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完全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合以雨课堂等智慧教学互动工具的课堂讨论、道德微电影、多媒体教学、观看影音资料、校外参观考察、节目表演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微电影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如微电影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制微电影,引导学生运用微电影的方式表达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再将相应题材的微电影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形成闭环。
如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雨课堂等智慧教学互动工具的弹幕、投票、答题等功能开展教学互动,深入讨论课程相关问题,如“假如我只有三天生命……”“我最渴望实现的目标”等。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方式及评分依据 考查教学 目标达成 成绩 占比 课堂表现 1.随机检查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回答问题情况; 2.信息化教学学习平台记录等; 1、2、3、4、5 40% 30分
3.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评分。
平时作业 1.考核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基本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理论联系实际试题; 3.根据作业完成质量的逻辑性、内容完整性等评分。
2、3、4、5 30分 实践作业 1.考察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2.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选题,撰写剧本,拍摄道德微电影,8 学时; 3.根据道德微电影内容、编排、表演、表现形式等方面评分。
1、2、3、4 40分 期末考试 1.考核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 2.闭卷机考形式,题型为选择题; 3.学生从题库中抽取 100 道选择题,每题 1 分,单选题 60 道,多选题 40 道,采取网络阅卷方式评分。
1、2、3、4、5 60%(单选题 60 分,多选题 40分)
八、教材、参考书及其他资源 1.教材:
[1] 思想道德与法治.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参考书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20. [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3.其他参考资料:
学堂在线等网络共享参考资源
篇八: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xxx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总结汇报—— 落实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防范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法制观念,特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活动总结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仰,其中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学校将引导学生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
主要目标
为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
落实法治教育制度建设,确保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组织有序,保障到位,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把法治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为了让法律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接受法律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维护,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学生。
四、
活动内容:丰富法治教育宣传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学校联合派出所开展校园安全法制讲座
交警大队民警首先结合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实际、日常工作经验,围绕“安全行走、安全骑行、安全乘车”的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说法,向师生们讲解闯红灯、逆行、随意横穿马路、乘车不系安全带等不良交通行为的危害,警示大家要自觉做到“知危险、会避险”,教育引导学生们要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树立文明交通理念,自觉抵制交通陋
习。
公安局民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的相关知识,普及电信网络诈骗常识,重点讲解常见诈骗类型和防范对策。公安民警用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告诫大家,不要轻易透漏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虚拟好友,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切实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落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中。
派出所民警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析青少年参与校园欺凌乃至违法犯罪的动机与原因,通过一件件真实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地讲解校园欺凌行为对青少年造成的严重后果,告诫同学们遇到校园欺凌或不法侵害时要冷静应对,合理合法解决。教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提高鉴别能力,提醒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二)派出所社区副所长到学校以 “安 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为主题,为全校师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
课上,xxx 同志就《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涉及未成年人部分做了重点讲解,同时围绕“什么是校园霸凌”“未年人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用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真实案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课。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遵纪守法自觉性,营造了文明、友善、法制、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
派出所 x xxx 通知为同学们做法律教育报告
报告会一开始,派出所 xxx 就从拉帮结派,讲哥们义气,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私自离校,学生受伤害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多个方面为同学们讲解:人一旦不良习惯成型,形成不良行为,而不良行为就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随后,关大河又以案释法,从哥们义气
型、网络诱惑型、交友不当型、口角冲动型等多个真实案例告诫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后关大河倡导同学们树立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法治思维,培养法律信仰,认真学好法律知识,分辨真假善恶、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本次法制宣传讲座,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成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践行者。
(四)
派出所走进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暨法制教育讲座
活动中,交警大队指导员 xxx 从交通安全事故、事故原因分析、交通安全常识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典型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同时,他还从日常交通中的盲区、内轮差、交通信号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给每个学生敲响了交通安全的警钟。
警官 xxx 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了溺水、消防、吸毒、校
园欺凌、打架斗殴等带来的危害,特别是面对校园恐怖袭击事件时,同学之间应该做到不围观,主动报告老师,当事人一定要进行自我防卫,保持冷静,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寻求他人帮助。
x xxx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 用法治教育护航学生成长
为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好地保驾护航,特此,我校将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普法要求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年度规划,将法律素质和依法治校能力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将法律法规学习和依法执教纳入教师教书育人范畴,将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法治教育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了学校治理。
二、
主要目标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建设平安校园筑牢一道坚固的防线。
三、
落实法治教育制度建设,确保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组织有序,保障到位,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把法治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达到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既能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小学生,又能依靠和拿起法律这把双刃利剑来保护自己,让学生在平安,健康中茁壮成长,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四、活动内容:丰富法治教育宣传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在学校内坚持“四项结合”,推动法治教育走心
走深走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学校建筑、文化设施里融入法治元素,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文化载体里融入法治内容,在图书室配套增设符合青少年学生的普法读本,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里专题安排法治征文、法治演讲比赛,法制教育氛围浓厚。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在用好《道德与法治教育》国家教育课程的同时,充分挖掘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各学科课程的法治教育内涵进行多角度渗透,开设模拟法庭课程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开学典礼、团队会、毕业典礼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国际禁毒日、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教育的渗透性。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开展法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良法善治,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和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底蕴。
(二)在校外坚持“三位一体”,形成法治教育工作合
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 xxx 学校禁毒教育基地,开展禁毒防范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氛围。用好微信、钉钉等平台,宣传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指导家长及时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犯罪行为,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广泛吸引多元力量参与,聘请法治校长,协助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沟通,动员引导公安、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工作者进行志愿普法教育,提高普法层次。形成了同向并行、多点发力的教育力量。
(三)开展法治讲座,邀请多名资深律师讲师,深入学校进行讲座,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通过案例剖析、ppt 演示、知识问答等,重点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校园欺凌”“假期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理解法律法规,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抓准时间点,开展普法宣传。每年开学季和暑假时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夏季防溺水讲座等系列活动,不断夯实安全防范基础。立足“寓教于乐”,邀请大学等高校师生来
我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新时代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将全面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使青少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篇九: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体会
录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教学大纲 1-5 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
校内课程代码:21210633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 总学时:42 学时(含实践教学 8 学时)
总学分:3 学分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一、教学日的及任务 (一)教学日的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通识必修课。本课程是--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通过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认识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
治素养。
(二)教学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题一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和当前所处的时代方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要求,了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期望,自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教学难点: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导法。互动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等 (三)教学内容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是筑就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3)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3.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专题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3.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启发式引导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2.正确的人生观 (1)高尚的人生追求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专题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论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在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以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处理人生矛盾,坚持科学评判人生价值、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科学认识和处理得失、苦乐、顺逆、生死、荣辱等人生矛盾,指明当代大学生成就出彩人生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成就精彩人生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等 (三)教学内容 1.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正确看待得与失 (2)正确看待苦与乐 (3)正确看待顺与逆 (4)正确看待生与死 (5)正确看待荣与辱 2.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1)反对各种错误的人生观 (2)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3.成就精彩人生
(1)与历史同向 (2)与祖国同行 (3)与人民同在
专题四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学会辨析不同性质和层次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辩证关系,理解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进步同祖国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让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理想信念的辩证关系: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信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3)理想与信念的辩证关系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专题五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为实现中国梦面奋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教学难点: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为实现中国梦注
入青春能量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2)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专题六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深入把握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男做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时代先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确伟力 2.教学难点: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确伟力 (2)弘扬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专题七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做新时代的
坚定爱国者。全面理解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爱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2.教学难点: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投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1)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4)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2.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1)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2)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专题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自觉坚定价值观自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2.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1)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 (2)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3)真实可信的强大道义力量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扣好人生的扣子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专题九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道德的形成及其本厢树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和原则,自觉弘扬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服从集体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多做好事、多做贡献。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2.教学难点: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调节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 2.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2)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3.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调节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 (2)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专题十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充分吸收借鉴各种优秀道德成果。引领大学生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2.教学难点: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借鉴吸收人类优秀道德成果的态度和方法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2)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1)积极吸收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2)借鉴吸收人类优秀道德成果的态度和方法
专题十一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理解并领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使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之中,
努力做到向上向善、知行合一。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2.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积极引领社会成风尚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遵守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2 格守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3 弘扬家庭美德 (1)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2)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4.铺炼个人品德 (1)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2)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3)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专题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在学习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我因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教学难点: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3.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教学内容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2)法律的历史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2)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3)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 (2)法律执行 (3)法律适用 (4)法律遵守
专题十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教学日标 通过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全面把握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安排. (二)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